顾野生《朝圣》读后感
作者顾野生我给你提过,上次去安意如的书友会时,对安意如没有什么太深的震撼,反而是提问的一个背着吉他,穿着大花裙子气度非凡的女孩儿吸引了我,所以会后我主动去跟她聊了几句,被她的勇气和淡定所感染。当时她提到说去汶川支教过,那段时间正在考音乐学院,QQ和手机联系了几次后知道她去了西藏的墨脱支教,然后就看到了这本书。
看过之后觉得野生的性格还没有成形,摇摆得很厉害,自己精神的支点也不是特别的坚实,以至于一边冷眼看游客的走马观花,一边半年多就敢写朝圣西藏的文章;一些文章模仿的痕迹也很重,大段的妙语基本上都是对名家的摘要。暗自有些失望,野生不应该这么草率的动笔,这么有感觉的女子,为何不能多沉淀沉淀再言情叙事,越是有才越是应该惜墨才是。
除去文章本身,这本书对西藏的描写加上去年雨子给我们讲看到西藏周边的情景,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1亲身的,深入的,真实的体验才能称得上是旅行。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我真正旅行过的地方也许只有波兰索波特的波罗的海,在那里我没有向导,没有准备,只是认真的看着海,听着海,喂着天鹅,两个多月几乎每个周都要去两三次。其他的地方,虽然在努力用心去体会,但时间太短,走马观花的成分居多。跟旅游团去景点真的是很初级的旅行,赶场会毁了一个地方本身的美感。因为西藏的特殊性,很多游客以去过西藏而炫耀,觉得自己多了一个筹码,沾上了些许神圣,这是很低级的,也是我们很容易犯得对旅行的误解。
2宗教的力量。藏民的生活是来世主义,汉族的是现世主义,藏民用卑贱的今生去赎罪来求得轮回。但是,如果今生使我们苦苦期盼的上一世的轮回转世呢?不该珍惜体验么?重要的难道是轮回反复本身,而不是构成轮回的一环?这一类的讨论没有答案也不能有答案,就像你之前说的真理都是相对的。但我对宗教有一种敬畏,因为宗教让教徒们有了心灵的寄托,无论对错真假,有时候大家需要的只是寄托本身带来的安稳感。
3我们懂的太少,不要乱慈悲乱怜悯。到底墨脱的通车是好是坏?与外界的接触让藏民的物质生活猛烈提高,心灵则受着很大的起伏,因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所以有了比较,所以有了不解和遗憾。有一个朝圣者说:"你们城里人吃的穿的住的都比我们好,也比我们讲卫生,但你们痛苦,因为你们的心在地狱里。"我非常同意,有时候本能的优越感是很讨人厌的东西,很多游客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评价和悲悯,本身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还有很多人对天葬和三步一叩头的苦行的不理解放大成了一种打着和谐旗号的"我来用思想解放你们"的一厢情愿,都是要不得的。
4要谦卑。谦卑不是自卑,而是对大自然和真理的尊重,如果一个人无法承认自己是渺小的,那他会有很多自找的烦恼。真正的厉害都是谦虚而低调的,真正的自信都是建立在把自己的位置放小放低的。等我去了西藏的时候,我希望用最卑微的心去仰视那里所有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读后感,观后感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