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合隆镇**村通过探索实践,建立并运用“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股份经营模式,使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后进村,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工业产值1600万元,农业产值1200万元,特产业收入2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700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上看,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选准突破口,准确定位,引导群众闯新路。2006年,**村面对落后局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把重点放在了化解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上,把扭转落后局面的突破口放在了以村民入股分红形式搞企业上。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村民入股,筹资192万元,创办了机砖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当年销售红砖3000万块,纯利润200多万元,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200人,实现集体收入4.5万元,入股村民投资回报率达到30%,最多分得红利2万多元。与此同时,受上海《村讯》杂志关于“农民合作社试点经验”的启发,广大村干部和村民萌生了发展合作社的想法,村党支部成员带领村民到南方发达地区农村实地参观,开阔了视野,加之成功创办股份制砖厂的基础,使原本思想保守的村民对“合作社”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埋下了“抱团取暖、攥拳发展”的种子,同时也使**村找到了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探索新模式,股份经营,带领群众奔小康。创办股份制砖厂,**村迈出了合作经营的第一步,在逐步探索实践中,**村建立并运用“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股份经营模式先后创办了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机生产3个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9月,由106户农民以生猪养殖合作的方式集资兴建了“众一”畜禽养殖合作社,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猪舍90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26000头。合作社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2008年4月开工建设,四栋36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及内部配套设施已竣工投入使用,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创产值165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带动了周边700多个养猪散户。2007年10月,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村民以土地有偿流转的形式入股创办了“众一”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00多万元,年生产各类蔬菜20万斤,首批入股农民56人,目前入股农民发展到401人。2008年投资290万元,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20栋,占地2公顷,现有食用菌棚3栋,单栋经济效益6万余元;特色蔬菜棚8栋,单栋经济效益5万余元;应季蔬菜棚5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反季蔬菜棚4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规划到2012年,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300栋,发展棚膜蔬菜2000亩,成为服务于长春、**的菜蓝子基地。2007年11月,由56户农民投资入股创办了“众一”农机生产合作社,总投资460万元,购进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及灭茬、中耕、播种、喷药等大型机械42台,建有农机库房1栋,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2008年,机收玉米410公顷,深翻深松土地作业面积530公顷,全村及邻近地方2000公顷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同时,彻底打破“土里刨食”的思维,改变以农为主的单一产业状态,使土地进入资本市场流动,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土地流转300公顷,以每公顷土地1万元租金的形式使农民获得收益和参与入股,集中一家一户分散的资本创办股份制企业。继股份制砖厂之后,集资120万元,创办了空心砖厂,年生产空心砖10000立方米;集资200万元,创办了新型墙体材料厂,年生产保温墙体材料5万平方米。
三是抓住关键点,村企融合,整体推进上水平。立足本村资源、产业基础和现实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具有自身基础特色、最适合**、最能发展**的新途径,把建立“以村带企、村企融合,利益联动、共建共享”的村企合一机制作为关键点,大胆推进组织创新,在村所属3家股份制企业、3个专业合作社,分别组建了党支部,实行村党总支成员与产业党支部班子交叉任职,由总支成员分别兼任6个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构建了村组织与合作社、股份制企业密切相关、交集合作的发展格局,建立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蔬菜种植3个专业合作社和红砖厂、空心砖厂、新型墙体材料厂3户股份制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以合作社为主体、以企业为补充的农业发展集团公司,总投资1500多万元,村民入股300多户,入股资金达到1200万元。成立了董事会,由股东推选董事,健全完善了财务管理、质检、安全、预算等一系列责任制度,建立了董事会定期向股东通报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股东监督董事会工作等制度;明确了“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股份平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入股原则,股份企业村上投资占20%,每个村民在一个企业入股最高金额不能超过5万元,使更多的村民成为股东,以保证每个企业都是老百姓的企业。对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聘用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行家对企业进行管理,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壮大,增强了村级经济体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抗摔打能力,实现了效益提升。
四是发展科学化,强村富民,全体村民得实惠。研究制定了全村2007年—202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建设现代化新村的总体目标,在经济发展上,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股份制农民主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村级企业化集团;在社会建设上,建立村域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村屯城镇化水平,全力构建和谐新村、健康新村、文明新村;在生态建设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美化、绿化、净化、香化、硬化工程,打造“花园式”新村。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中形成广泛共识后,在坚持以股份制合作经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提高全村建设水平和改善全体村民生活质量,整体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资556万元,建设水泥路15公里,砂石路15公里,完成村路两旁植树10000株;投资14万元,新打机电井8眼,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了新村社区建设,兴建了休闲广场、景观带,完成了居民楼一期工程建设,新建住宅楼5栋,可入住农民316户,规划了居民楼二、三期工程,分2—3年建设。为了改善村民子女受教育的质量和环境,将村小学合并整合到镇中心小学,同时,由村里购买了两台新客车,安排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组织接送学生,确保学生安全。投资20万元,兴建了村卫生所、农民夜校和农民书屋;顺应网络时代、信息社会要求,铺设了文化信息远程教育网络,开展了网络教育,完善了村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