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个天才的领导,所以他就非常会做重要讲话。而且,由于他肚子里多少有些真才实学,讲出来的话竟然多少也有些知识点,让人听后确实感到深受启发,比单纯地接受**好多了。比如说,燕青在双林渡学射箭射下了大雁,被宋江发觉了,宋江立即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
宋江教唤燕青来。只见燕青弯弓插箭,即飞马而来,背后马上捎带死雁数只,来见宋江,下马离鞍,立在一边。宋公明问道:“恰你射来?”燕青答道:“小弟初学弓箭,见空中一群过,偶然射之,不想箭箭皆中。”宋江道:“为军的人,学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亲(亲的意思就是准)是你能处。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梁,初春方回。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燕青默默无语,悔罪不及。
宋江同志的讲话如果用现在的流行套路来写,大概就应该这样表达:
宋江指出:为军的人,学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亲是你能处。宋江强调: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梁,初春方回。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宋江强调指出: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宋江最后要求,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当然,宋江的这篇讲话其不单纯是为了讲话而讲话,也不是单纯为了**某个人或全体人员的耳朵,其实宋江的话大有深意在内。“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也就是说众好汉必须紧密团结在以宋江为首的什么周围。经过宋江在这里的暗示或者说是暗喻,大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象征,以后再射雁其实就等于挑战宋江的地位,所以“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其实,宋江如果真要为大雁设置保护伞,何必等到燕青射雁?花荣早就射过大雁,宋江却没说过一句话。花荣刚加入梁山时晁盖不太相信花荣的箭法,正巧花荣看到天上有大雁飞过,于是“花荣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晁盖和众头领看了,尽皆骇然,都称花荣做‘神臂将军’”。这件事虽然宋江当时不在场,但过后能不知道吗?如果宋江真的爱惜大雁,能不对花荣说吗?和花荣说过后花荣能不把讲话精神传达出来吗?大家能不知道吗?燕青怎么还能再去射雁学箭呢?可以推知,宋江对燕青那段讲话纯粹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讲话。这番话也使燕青进一步认识到了宋江的虚伪和心机,默然不语大概是在思考今后的退路吧。
宋江的这篇重要讲话里还有一点极虚伪之处,就是那句“众人心内如何?”当时众人心内如何?书中明确写着大家都叫好喝采,怎么到了宋江嘴里反成了众人不高兴了?当着众人的面撒谎而面不改色,大概也是领导才能之一。宋江一说这话,倒象是他真的非常重视民意一般,可实际上是吗?梁山上不愿招安的人有的是,他怎么不说一句“不愿去的就不去了吧。”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