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隽:科学方法讲义,《科学》,第4卷(1919),第12期。
胡明复:科学方法论二,《科学》第2卷(1915),第7期。
I。Berenblum,ScienceandModernCivilization,H。Boykoed。,ScienceandFutureofMankind,Bloomington:IndianUniversityPress,1965,pp。317~332。
M。Bunge,PhilosophyofScience,FromProblemtoTheory,RevisedEdition,Vol。I,NewBrunswickandLondon:TransationPublishers,1998,p。10。
李醒民:科学理论的要素和结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21~30页。
皮尔逊:《科学的规范》,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37页。
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22~23页。
G。G。Simpson,BiologyandtheNatureofScience,Science,139(1963),pp。81~88。
J。S。Perlman,ScienceWithoutLimits,TowardaTheoryofInteractionBetweenNatureandKnowledge,NewYork:PrometheusBooks,1995,p。178。
M。Bunge,PhilosophyofScience,FromProblemtoTheory,RevisedEdition,Vol。I,NewBrunswickandLondon:TransationPublishers,1998,p。10。
比如,钱德拉塞卡说:“我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首先了解一个课题的已知情况,然后检查这些情况是否符合一般人会关心的严谨性、逻辑条理和完备性的标准;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着手使之符合。在已有的学术成就上系统化,一直就是我的动机。无论如何,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正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科学价值。”钱德拉塞卡:《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杨建邺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5页。
N。Jardine,TheScienceofInquiry,OntheRealityofQuestionsintheScience,Oxford:ClarendonPress,1991,pp。87~88。
M。Bunge,PhilosophyofScience,FromProblemtoTheory,RevisedEdition,Vol。I,NewBrunswickandLondon:TransationPublishers,1998,pp。8~9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