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文化、艺术资源的渗入
好的公共空间是需要艺术品的填充,巴塞罗那城市中公共空间内艺术品随处可见,艺术氛围浓重。艺术家把艺术品本地化与当地居民的喜好感情相结合,使得艺术不再专属于博物馆,而成为了活生生的艺术。文化、艺术资源的渗透提升了休闲空间的文化品味,使空间活动多样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城市外围地区,艺术品的摆放使公共休闲空间特色突出,艺术本身也成为该休闲空间的新地标乃至城市的地标,如米罗的代表作《女人与鸟》等。
2.3.3建筑材料的简单化
在巴塞罗那城市的公共休闲空间改造中,没有使用任何复杂的建筑材料,都是对一些现成材料的稍加改造,创造符合自然生态的空间雕塑,如伊加力雅大道的家具、加泰隆尼亚的达拉德斯纪念碑、马西亚纪念碑和作品“受伤的彗星”等。其中伊加力雅大道的家具由简单耐用的材料巧妙搭建而成,形状千姿百态,增加了公共休闲空间的随意性和亲和性;而达拉德斯纪念碑由四段粗割的黑色石材和磨光的浅色石材交错搭建而成,每块石头都保留有自然端断裂的痕迹,选材造型简单,但意义深远。
3巴塞罗那模式与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的创新发展
3.1人性化手法
该手法主要是受到“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城市休闲空间改造时注重把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巴塞罗那经验告诉我们:公共休闲空间的主体是人,附近居民是主要参与者。受当今激烈市场经济的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居民、休息、娱乐、交流、生活的场所,其改造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不同群体居民的需要和情感需求,做到真正服务于当地居民。中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改造都缺乏这一种平易近人的手法。
3.2本地化手法
从上述巴塞罗那成功的城市休闲空间改造案例不难看出,改造后的休闲空间特色化明显,附近居民对其有这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主要归功于设计者们深入分析当地休闲空间的特征,尊重自然、尊重人文历史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地势起伏、附近居民的类别及收入水平、历史传说等,使得附近居民无论男女老少情感上都能融入,进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都市休闲空间。这点是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普遍欠缺的,全国同级临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特色、可识型,造成居民对我国城市休闲空间设计的审美疲劳。
3.3简单化手法
简单而不乏味的设计手法是巴塞罗那城市休闲空间的又一亮点,特别是公园的设计建造都是这一手法下的杰作。公园的建筑用来给居民创造空间以供休闲放松,而不是创造一大推没用而又复杂的造型,相反是使用简单朴素耐用的素材,以及不用修剪却又有四季变化的植栽,利用地势,尊重自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最后创造了既实用又美观城市休闲场所。在当下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这种画龙点睛的手法值得我们思索。
3.4可延续性手法
休闲空间的创新规划发展应尊重历史文化原貌、自然生态,持续经营保证下一代的休闲质量。一方面,城市休闲空间设计应“保护自然和人造环境及自然资源”、“充满弹性以适应不断的改变”。另一方面,空间建筑风格决不能简单盲目追求时尚,而应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需求出发,创造既能传承历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休闲空间。巴塞罗那圣家堂的建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一代一代继传这种文化的财富,锻造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城市特色。所以要抓住城市本身发展的契机,思考城市未来休闲空间的可持续性,突出城市的风格,这样城市才能永远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杰弗瑞•戈比著.康筝译.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李建波,张景祥.中西方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03,(5).
[3]@王莹.城市商业文化街改造中各种利益矛盾与解决途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2(2).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