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构建公共组织系统和谐发展控制机制的几点建议
公共组织系统发展中存在的的问题主要是其内部各利益主体围绕着各自的利益诉求而导致的冲突和矛盾。因此,要保障公共组织系统的自组织发展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构建起完善的用以规制公共组织系统中不和谐的利益关系的控制机制。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的控制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完善引导性控制机制公共组织系统不和谐利益关系的形成,关键原因在于组织系统成员没有处理好个人利益、组织利益以及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其根源在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的偏差。为此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通过社会教化、个人内化两种渠道将与社会和谐建设相一致的价值观和利益观——这种价值观和利益观既顾及个人的合理利益同时又能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而且能够知道社会成员恰当处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融入到组织成员的行为中,进而扩散到整个公共组织系统中去。有学者将之称之为“引导性控制机制”。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利益观,以达到制约和匡正组织成员的行为,其基本手段是教育,同时也包括民俗、道德、社会舆论等。尽管从总体上说引导性控制机制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但是对于公共组织系统的顺利运行来说,完善引导性控制机制,从根本上重塑社会成员特别是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加强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也源于制度的不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在公共组织系统运行中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完善利益均衡制度。利益均衡制度作为一种控制机制,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确定公共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形成公共组织系统中各利益群体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第二,需要加强有关确定公共组织系统行为的制度。政府组织失灵现象和非政府组织失灵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对于其行为之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规则的模糊性。而制度一旦对于公共组织系统之组织行为的规则作出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于自身的行为的制度后果就有了清晰地预见,并倾向于遵守制度。此时,作为组织行为规则的制度通过事前控制达到促使公共组织系统和谐运行的目的。三是加强作为惩戒手段的相关制度建设,以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组织成员实行惩戒。总之,加强制度建设对于公共组织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制度所固有的功能,诸如预防、纠正、惩戒等实际上都是作为控制机制起作用的。
3.3扩大公民参与对于公共组织系统而言,充分的公民参与有利于防范公共组织系统中的失灵现象。公民对于公共组织系统中的冲突和各种问题有着敏锐的知觉,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公民会采取积极措施对公共组织施加压力,扩大公民参与强化了公民对于公共组织系统的监督和约束作用。由于利益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利益驱动下,公民有了参与到公共组织系统运行中去的自觉,要求介入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组织活动中去。扩大公民参与实际上就是要加强公民参与的能力,而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对公民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都能有效地提高公民参与的能力。不过,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培育公民利益共同体,以增强公民的整合能力和话语权。扩大公民参与,必须遵循根据政治技术设计有效的途径,严格确定公民参与公共组织系统活动的领域。
3.4组织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与前面三个外部控制机制相比,公共组织系统自控制机制的完善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需要加强传统的组织控制机制的建设。首先是对于行为的控制,公共组织系统既需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保证组织成员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前提是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行为边界控制机制。目前公共组织系统中特别是非政府组织中失灵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组织行为边界的界定,组织成员对于自身的行为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其次是加强对于结果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诊断控制机制的完善上。好的诊断控制机制可以帮助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及时掌握组织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信息反馈,调整组织行为。另一方面,公共组织系统有必要借鉴企业组织系统新近发展起来的控制机制。其一,建立基于组织文化的控制机制,文化控制、团队控制、非正式控制和社会化控制是其基本手段。特别是文化控制,由于它是利用组织的愿景、沟通的价(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值观以及行为规范实施控制的组织管理手段,这是对传统的行为边界控制的发展,因其内隐性、非正式性,被认为是极为有效的控制机制之一。其二,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作为一种控制机制的作用。传统上非正式组织被视为是对组织运行的威胁,然而近期研究表明,由于非正式组织在为其成员提供诸如归属、安全等社会需要的同时,还提供了组织对于沟通、决策等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可以作为一种介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控制机制,通过自身内部稳定的“关系结构”对组织的顺利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黎秀蓉,刘光岭.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博弈论基础[J].经济问题,2007,(9):10-14.
[2]王智汪.理·欲·和谐社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5):28-31.
[3]何小民.扩展共同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J].浙江社会科学,2007,(5):190-194.
[4]杨博文.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对公共组织发展的影响[J].学术界,2005,(1):190-195.
[5]杨博文.论利益群体非均衡博弈与公共组织的复杂性[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4):59-63.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