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检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一是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这几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的效果,它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要通过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2.6正确处理业主、监理、施工三方的关系
业主、监理、施工方找准各自的位置是最重要的。三方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在合同框架下平等互利的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对项目负责,其关系是否正常,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良好环境和能否顺利进行。监理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承包商是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体系,监理工程师就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会发布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多虑,也不能越俎代庖。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实施过程中考察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
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途径
(1)以人为本,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是确保(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施工质量的基础。质量问题归根结蒂还是人的素质问题。应通过广泛的教育和培训,使每个岗位人员真正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日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企业良好的质量信誉、合理的质量成本依赖于各岗位的优质工作,应使员工明确岗位质量工作特点、范围,使员工熟练地掌握完成本岗位工作的基本技术知识、工程规范、操作程序、操作技能;使员工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维护企业的质量信誉,通过常抓不懈的教育、培训,使企业员工对施工质量必须达标、创优形成共识,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造就一流的施工队伍,实现一流的施工质量。
(2)贯标认证是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手段。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和资源,企业按照ISO9001—2000建立的覆盖工程质量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为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提供技术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参与建设市场竞争的能力,也能更好地使质量管理工作符合国际惯例。
4结语
施工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项目施工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不断探索质量管理的新途径,摸索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保证项目施工优质、高效,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