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3忽视健身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很多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面对当前大学生普遍不愿意身体锻炼的情况,体育老师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兴趣,这是当今体育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2.3.3学校某系辅助体育锻炼方案落实的无效
例如学校的晨跑,学生通过盖章就算实际分数计入期末成绩,然而,结果往往是每天早上学生拿着张晨跑卡没跑,盖了章就完事了。像这类学校所谓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案的落实情况是糟糕的。
2.3.4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够健全,运动设施不够完善
2.3.4.1体育运动场地不够
随着学校的整合以及新校区的建设,高校活动东场地已经越来越完备,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相当一大批专科及高职院校的活动场地依然是相当紧缺的,特别的室内运动场所以及某些特殊运动项目场所等。
2.3.4.2体育运动器材太少
作为校方,应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借用器材的需求,基本的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其他的如杠铃、哑铃、单双杠等。这些器材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运动氛围,这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球类运动器材学校一般只提供足球、篮球、排球。对于小球的器材往往都是过于简陋,这样学生的喜好不同也随着器材的缺乏而提不起兴趣。
2.3.4.3非完善的器材借用制度
有些学校器材借用制度过松(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导致学校拥有的器材越来越少;有些学校的制度又太严,学生想活动却手续重重,大大减少了学生锻炼的欲望;有些则是器材借用制度极为不合理,如借用时间规定和限制上、器材种类设置上、不同人的手续繁简上等等。
2.3.5学校领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不够
学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却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往往学校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或体育竞技比赛的时候,学校的反应都不是很支持。甚至有的教师还刻意的制止这种行为,这样极度影响了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向往,从而抑制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得不到积极的配合便导致了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2.4学校食宿等后勤管理因素
学校维持学生能源供应的主要场所是食堂,所以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食堂伙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2.4.1饮食价格不合理
随着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引起,本就昂贵的伙食更让人担忧,某些学校甚至引起了学生的统一罢餐,事实上这已经是各大学校共存的问题。有些学生家境不好,每天每餐都只吃便宜的同样几个菜,时间一长自然营养跟不上。
2.4.2饮食质量及卫生存在问题
食堂由于数量提供需求多,往往对伙食质量卫生忽视,经常可以在各大高校论坛上看到学生对饭菜里发现头发、石头,甚至创可贴、昆虫等方面的抱怨,某些学校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食物中毒而被电视媒体曝光。
2.4.3饮食结构不合理
学生菜肴需要荤素搭配,有菜有汤,可食堂往往注重经济利益,过度大加荤菜数量,而所谓的荤菜又往往是一盘素菜里一点点甚至根本找不着的肉末。学生吃饭也要干粮杂粮互补,可学校一年到头很少提供杂粮类食品或面点。
3.对策
要把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并定期做评估工作,以评估促进改革,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机制。学校应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彻底改变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倾向,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健全以套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考试制度,在重视技能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考试的比重,尤其是对当前许多学校开展选项课和俱乐部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要保证体育经费应有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如体育彩票、海外侨资以及省内名牌公司捐赠等,多渠道筹借学校体育经费,不断完善学校体育馆和体育器材设施。
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与监督制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要确保体育课程教学时数和足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必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广大中小学生强身健体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家庭教育要培养子女主动的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注意学生心里、生理方面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参与具有一定负荷的运动项目,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努力提高耐力项目的教学效果。要防止教学手段的单一和枯燥无味的现象,讲究联系趣味教学,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耐力项目的锻炼,不断增强自身的耐力素质。
4.小结
学生是祖国未来都希望,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作出贡献,展现出自身的价值。然而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又怎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施展自己才华?因此,坚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提高耐力素质,从而推迟“极点”的出现和减弱“极点”的反应,尽快获得“第二次呼吸”,进而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跨世纪的人才,学校在这一人才培养过程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基石作用,身体是知识与智慧的载体,没有良好的载体,知识要么载入不足,要么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社会对国家都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学生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突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