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1-08-09 字数3500字 点击: 次
《国庆征文》大海的回忆
潮起、潮落,大海依旧在歌唱着,礁石还在木然的经受着浪花的拍打,沙滩上仍然散落着金色的、银色的、白色的贝壳,我喜欢在海边、喜欢在海边散步,也喜欢在海边回忆。许多往事,我来不及回忆。它已经像浪花一样消逝,因此,在那回忆刚刚成型,浪花浮现在脑海之际,就赶快走到荧屏前,敲击键盘,把他变成文字。渐渐地,我的文字就覆盖了我走过的路,覆盖了我的人生。猛回首,发已白,身也衰。只有我忧伤的脸上挤满勉强的笑,每天经过人流拥挤的十字街,木然望着车来车往的快速路。我的昨天,我的那些青春,还在发出情不自禁的呻吟,青春已经属于永远消失的过去,只有大海、浪花、沙滩、礁石在寂寞的风中记录着我的这一切。
谁知道我的失落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只有大海知道,我的童年、我的青春遇到的失落是司空见惯的、艰难困苦始终缠绕着我青春的每一天,我的童年、在我们的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日子里,一顿饱饭也成了奢望,我记得父亲拖着浮肿的腿每天去六十里路外的城阳耐火材料厂上班,晚上带回好多野菜。奶奶病了,躺在床上直喊饿,没有钱去医院住院,只是我的一个本家二爷爷(他开了个私人诊所)每天给她针灸。妈妈每天洗地瓜叶加上点玉米面做菜团子,那时我们一家8口人吃饭,光菜团子也是每天一大锅,面黄肌瘦的我穿着补丁落补丁的衣服忍着饥饿的肚子总是躲在学校操场的一角,看着别的同学花枝招展的舞蹈雀跃,而自己则孤零零地唱着自己编的歌曲,很失落的童年。
在中学时代的文化大革命中,父亲是知识分子:“臭老九,”属于被教育改造的对象,虽然自己也带上一个红色“红卫兵”袖章,但是,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海边和篮球场,1968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一开始,就报名下乡,去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没有造反经历,更没有夺权和当官的欲望,许多心里话只有在海边对着浪花诉说,漫漫沙滩上、只有失落和孤独陪伴着我。
农村插队,我经历了人生道路最艰苦的考验,我拼命劳动,拉车,推粪,积肥,抬圈,和在酷暑下割麦子。农村的最艰苦的工作都有我的身影,竟然在我们的知青组成为唯一全年收入最高的知青。那时候每年能收入100元真是天文数字,可是我却在插队的连续几年中超过收入100元,村里的有的老贫农竟然在年底时候向我伸手讨借:“孩子病,暂时借2个月等等类似的理由,”只是这几句话,我劳动几年的所得竟然连借条都没有要就借给了老乡,至今杳无音信。所以,我在回青岛探家的时候和许多知青一样,两手空空,失落加无奈。
其实有很多老知青与我拥有同样的经历。在那失落的好多个春夏秋冬,我们没有爱情,只有激情和茫然。没有谁会知道属于我们青春的一段疼痛,像月光晃过摇曳的树影。街头深夜孤零零的路灯,我们的命运象影子在灯光下摇曳,象小船在波浪中飘摇。
那个夏天的傍晚,我孤独地在海水浴场值班,弹着吉他,曾经有一个她从浪花中走来,伴着音乐轻唱,而后翩然起舞。仅仅是几个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我把自己关在海水浴场更衣室的办公室里,拼命的写了好多文稿,这些文稿现在它还清晰地站在我书橱的一个角落。那年夏天,我写得好多作品都没有发表,只是留下了一段段感情的回忆!
我的好多好多回忆,一些忧伤、疼痛和美好是完好无损。它似乎沉默多年,等待一只手轻轻擦拭,好像浪花打在礁石上,无数滴水珠从礁石上滑落。滑落。我们的心在沸腾,彼此微笑而荡漾着萌动。
我们在人生的故事中都是匆匆的永恒的过客,我在海边轻轻的弹奏着吉它的六弦。那些老歌,现在我已经开始忘记,迷失在记忆的奔跑中。我的歌声随着记忆的河流一直在流淌,所以我看到大海就象看到我的昨天,村头的小河,石桥,乡亲,关切的话语,人世间的真实、和温暖。
面对大海,我经常怀念着一些多年未见的朋友,有些人已经逝去,而更多的人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为生活奔波。往事已遥远,一年又一年,转眼间、我们已经是老人了。
人生是杯苦丁茶,苦涩而回味无穷。往事的一些影像在海浪的冲击下变得熠熠生辉。
我在生活,工作的同时还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许多秘密,许多故事。我知道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些故事只能与生命共存,但是在现实中的灯火辉煌,在虚伪繁华的世界表层,我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能用文字发表,流传那些悲剧,荒诞,神奇和青春的故事!
夏天的风缓慢地向大海吹着。也许是家在海边的原因,在清晨、中午、傍晚时光,我经常的一个人去海边看海,看浪花,来打发漫长的人生。远处的海在平静里波光点点,鱼船白帆片片,红日从大海升起,回落,小青岛的灯塔光芒闪现。
十月一日就要到了,今年的国庆节是建国六十周年大庆,也就是我的六十岁生日,漫漫人生路,事事无所为。这也是我的人生的真实写照。
荧屏前敲击键盘,把我的步履,大海的回忆写成文字,然后再把这些文稿撒向大海,向海浪问讯,没有沉默,没有嘲笑,只有浪涛那浑厚的歌声,笑声和我写作故事的下卷构思,一个美丽的梦。
《国庆征文》大海的回忆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zhuanti/jrcl/01061251H016.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