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京人》有感
几度风雨,数载春秋。南京,像一个保卫家园的将士,一直守护在历史的长廊里,未曾褪去历史的斑驳,承袭传统向世人传递着古老的讯息。偶然读到叶兆言先生的《南京人》,一份惊喜、一份震撼,同时也带着一份感伤与失落,交织错综,萦绕不去。
叶兆言先生以不同的赏析视角,将一个我从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不曾知晓的南京展现的淋漓尽致;独特的笔触,鲜活生动的人、事、物,一一敲击着灵魂最深处。在这里,我仿佛看见了又一片天地,那是历史的缩影,匍匐前进。
叶兆言先生笔下,南京是一座以陵墓为胜迹的城市:明孝陵、灵谷寺、雨花台、中山陵,还有吴王坟、南唐二陵、六朝王陵……自2400年前,越王勾践在秦淮河边修筑越城后,这里就战火连年,烽烟不绝:楚胜越、晋灭吴、隋亡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似乎繁盛于南京的朝代都依靠“金陵王气”之势,却不知何时,在虎踞龙盘的石头城,诸侯争斗,帝业兴衰,六朝金粉,灰飞烟灭,只落得秦淮水寒,钟山荒丘。无怪乎有人称南京为“亡国之都”,信其然哉!而《南京人》虽立足于古都历史,却把握住了南京的精、气、神。南京的历史,有过辉煌,也满覆着血泪史。“金陵王气”也渺然逝去,成为“金陵亡气”,而南京,也悄然成为盛产“后主”的地方,不由感叹“没有一个古老的城市,比南京更适合聆听亡国的声音”的真谛。
在无限动荡的历史下,南京人颠沛流离、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历尽沧桑,饱尝风霜雪雨,却仍然保持着那份淳朴与热情。“南京人对自己不自信,也不自尊,更不自卑,典型的南京人都是悠闲懒散的,很多事都随他而去。”南京是一座没有太多压力的城市。正是因为没有压力,才造就了南京人的特色。南京人没有太强的竞争意识,就是有,也往往与别人要慢半拍。南京人不仅宽容,而且淳朴,天生的不着急。“南京大萝卜”也许正是南京人的真实写照——厚道、友善、不拘小节,但自由散漫却也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进而继承,未见改变。南京人天生的从容,不知道什么叫着急,也不知道什么叫要紧,即使明天天要塌下来,南京人也仍然可以不紧不慢,仍然可以在大街上聊天、在床上睡觉、在电视前看电视、在麻将桌上打麻将。正如叶先生说“南京是个非常宽容的城市,南京人好客,不排外,习惯于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南京人听天由命的懒惰性格。”“南京人是性情中人,总是带着一种随意性,在做什么事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去想,这事应该还是不应该做”、“南京人散漫惯了,结不了帮也成不了派,思想一向不统一”,也许解释稍显偏颇,却也揭示了一种文化影像,字里行间,渗透着“怒而不争”的
童年读后感范文良苦用心,一份心酸、一份向往,向往着历史可以点醒南京人的那份慵懒之心,改变那所谓惰性的民风民俗,实现一份超越,寻求发展。
叶兆言先生笔下的《南京人》,载进了儿时的诸多回忆,同样也调研了很多的人文历史。细读慢尝,对南京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感悟,也懂得惰性使然,南京才“说好,轮不上;说坏,也轮不上;拔尖,轮不上;扶贫,也轮不上”。对于南京这座城市,“拒绝惰性”也许才是叶先生要表达的真实用意。南京若要进一步前行,必须要在领导的带领下,抓机遇、树新风、谋发展。看不到机遇是愚钝的,抓不到机遇是平庸的,而错失机遇则将会成为历史罪人。
南京人最重要的是提振精、气、神,学习勇于创业、创新的精神。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一个人需要精神,一个城市也是一样的。不安现状,敢于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挑战传统,才是南京人应该具备的。
叶兆文先生的《南京人》,篇篇文章、篇篇鲜活,南京的沿革、南京的怀旧、南京的城南城北,南京人的吃喝玩乐,南京的男人和女人……不乏古韵,又嵌入新活,意境深远,深思之下,别有洞天,也许这就是此书的独到之处吧,沁人心脾、又令人
读后感怎么写无限遐思。(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