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2-03-08 字数4072字 点击: 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乡敬老院岁的李水生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全心投入创办幸福院
翰堂镇敬老院创建于1988年,创建伊始,困难重重,条件十分艰苦,二年中先后有三任院长知难而退。1990年7月李水生主动挑起敬老院院长的重担。他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挨门挨户地看望当时被供养的36位老人,看着眼前步履蹒跚、弯腰屈背、六亲无靠的老人,望着这一双双饱经风霜又充满祈盼的目光,李水生心里一阵阵发酸,他立志要把敬老院办成真正的老人幸福院,让老人安度晚年。从此他便不分白天黑夜,全心投入敬老院的工作。
①花大力气解决老人用水。敬老院所处地势较高,生活用水十分困难,每天要到千米外的地方挑水饮用,为了解决这一大难题,他想方设法找人勘探地下水源,通过打听特从湖南请来地质专家鉴别地质,经判断就在院内附近地层深处有水,及时请示乡政府并同时向有关部门争资金,花了数万元引出了地下水,才解决了用水难问题。②灵活多变找医生。敬老院离集镇有2公里远,老人看病就医很不方便。经过反复考虑,李水生打起了爱人的“主意”,硬是把在村里做“赤脚”医生的妻子动员了过来,办起了医疗保健室,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经常给老人检查身体,随时为老人看病打针送药。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院里的老人,他把家也安到了敬老院。总算搬掉“用水难”、“看病难”两块阻挠敬老院发展的石头,③花大动作改善敬老院。李水生并没有满足,他认为一定要改善敬老院的硬件建设和居住环境条件。为了改进敬老院的医疗、保健场所,1994年—2005年他先后为敬老院争资500多万元,新建了医疗、保健、企贸、办公为一体的大楼一栋,老人宿舍、食堂、娱乐室五栋,总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④真心投入管理敬老院。如今的翰堂敬老院已经逐步实现了院内环境园林化、居住条件宾馆化、生活条件便利化,供养条件的改善使入院老人迅速增加。目前全院供养老人103人,占全镇五保对象的97.2%,入院率居全市第一。2008年在全市星级敬老院评比活动中,该院被评为“四星级”敬老院。一直以来,敬老院的工作多次得到国家民政部、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了农村敬老、养老的一面旗帜。
发展院办经济以院养院
李水生深知敬老院要发展,仅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院办经济,走“以院养院”的新路子。
①利用两条腿走路发展敬老院。一条是他积极发动院内有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耕作种地搞养殖,生产规模逐步扩大。1990年前该院只有旱地12亩,仅仅能够满足蔬菜自给,如今已发展到生产基地178亩,形成了猪、鱼、果、菜等系列农产品生产格局,仅蔬菜一项,不仅自给丰盈,还有大量上市,每年可赢利1.2万元。第二条是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养殖业。1994年,他又把目光瞄准了离镇敬老院不远的镇办畜牧良种场。现在良种场已经形成了岸上养猪,水中养鱼,水面养鸭的立体开发格局。2008年共繁殖仔猪1200头,出栏生猪1000头,饲养蛋鸭1000羽,年创利10.7万元。2008年,将效益不高的20亩苎麻基地改造为吊瓜基地,当年就获纯利10000多元,并且可以连续收益6-7年。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gwcl/sjcl/0G51254R016.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