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低血糖的预防6.1加强健康宣教,对病人及家属做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以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诊治,减少危害。
6.2要明确告知正在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让患者了解在降糖治疗中,需要经常监测血糖。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使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如出现特殊情况也应调整药物剂量,如出现腹泻、进食减少等等。
6.3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的剂量。
6.4饮食要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如食欲不佳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调整药量,出现其他合并症时要及时就诊。
6.5慎用镇静类药物及减少饮酒,对于血糖控制不良,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原则上应禁止饮酒。
6.6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6.7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对于夜间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总之,低血糖时体内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等分泌显着升高。因而每次低血糖后,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严重的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可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对低血糖症的预防及早期识别充分认识,从而提高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中西医诊断探讨
糖尿病和消渴是中西医两种范畴的两个概念,它们有相互联系的一面,也有相互区别的一面。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把糖尿病只看作消渴去认识,就会造成在防治上的许多欠缺。笔者认为西医糖尿病的概念比起中医消渴病的概念要有大得多的范围。同样,中医的消渴病也有西医糖尿病所不包括的某些疾病,如西医有一种叫“尿崩症”的疾病,它是由于下丘体-垂体束的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减少,使得人每日排尿量可达10L以上,故临床最突出的特点为多尿,并引起烦渴多饮,中医把这种疾病归入消渴病的范畴当中,而在西医当中,它是绝对不能与糖尿病相提并论的。还有西医所讲的糖尿病特别是不典型的2型糖尿病其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少有多食、多饮、多尿的“三多”症状,更有甚者还有厌食,不思饮水等症状,但是,通过化验不少患者的尿糖及(或)血糖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如果把这些归为消渴症,也不合适。所以无论是在糖尿病的诊断上还是在它们的治疗上都是有益处的,特别是个别初学中医的西医人员,他们会把糖尿病与中医的消渴病划等号。如果明确了以上所谈的观点,就不会把糖尿病仅限于消渴中去寻找治疗方法,大大地放宽了治疗的思路。
中西医诊断糖尿病的异同
西医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主要是血糖和尿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等,而传统的中医教科书把糖尿病的病机说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把病变的脏腑着重放在肺、胃和肾三脏,并把肾作为关键,应该说,这种观点对于一部分典型的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是对的。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许多专家发现,这种结论对于那些不典型的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商榷之必需的,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和临床实践得出结论,糖尿病不仅有实证也有虚证,更多的是虚实夹杂的证型。实证包括肝阳、气郁(气滞)、血瘀、痰湿、热毒(含燥热等多种类型)。虚证也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心虚、肝虚、脾虚等不同类型。同时还包括相互交错,相互因果造成的气阳两虚,阴虚火旺,阴阳两虚,气虚血瘀,阴虚肝阳等许多类型,在中医中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异常复杂的。故一定要辨清证型,然后再对症下药。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医有句名言“不治已病治未病”,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应该遵守这一原则。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发展到临床糖尿病阶段之前,虽然没有糖尿病的症状,但是病理变化和代谢紊乱早已存在,甚至已导致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笔者建议对于类似的患者,除检查血糖和尿糖外,应该让他再进一步做些检查,无条件的地方可再观察一段时间,如3个月或半年,然后再做检查。轻率地做出这样或那样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因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有高血糖、糖尿和糖耐量降低,蛋白质分解增加,酮症酸中毒等。有多食、多尿、多饮消瘦等症状。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消渴症,教科书常常把空腹血糖升高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目前看来,这远远是不够的,因为所谓空腹血糖一般是空腹12~14小时,临床上一般是在晨起不进食情况下采血查得的血糖,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黎明现象”,晨起空腹血糖也并非人体血糖最低的时间。因此,空腹血糖即使正常,餐后血糖升高也会使机体受到损害。同时餐后血糖升高常常是轻型糖尿病患者的前奏。虽然西医诊断的糖尿病和中医诊断的消渴病各有其范围,但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是全球性的问题,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防治糖尿病是中西医共同的责任。
以上就是有关
核心论文的内容请参考。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