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与平台的建设
引言
商业银行信息化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建立和相关改造。②以BI(BusinessIntelligence)应用为主: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风险定价与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全面成本管理和盈利性分析等方面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③银行业务渠道和相关信息安全建设:为了减少银行的营业成本和相关投入,加快电话银行,网络银行,自助银行,指纹银行设备等新一代渠道的建设,是目前银行业发展渠道建设、延伸业务覆盖的重要方向。但信息安全问题是目前网络银行等新的服务渠道拓展的最大阻碍,如何使先进的科技渠道有良好的安全性,将是银行未来信息化投入的一大热点。④小核心、大前置:未来银行系统的走势肯定是小核心、大前置,核心系统满足记账等基本功能即可;所有的渠道前置系统统一整合到综合前置系统中,所有交易都在综合前置系统注册,由综合前置判断具体业务处理流程。
1现有前置系统的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核心建设、轻前置建设的情况,因而现有的IT体系结构和相关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和大集中的不适应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交付销售能力差:银行目前的前端渠道众多,分别存在各自的小前置系统,各小前置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采用的是直接连接的方式。众多功能单一的前置系统不仅浪费资源、管理复杂,而且一旦业务系统发生变化,对前端渠道将产生很大的开发和升级(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工作量,不利于产品的快速推广,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信息化和产品创新能力低:前置系统功能单一,偏重于交易转发能力,缺乏系统集成功能和流程管理功能,从而未能真正起到商业银行IT基础架构和神经枢纽的作用;缺少对分行和总行相关应用系统的集成功能,从而限制了分行和总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
中间业务和特色业务分散部署:存在种类繁多的分行中间业务、特色业务系统和平台,难以在总行层面统一规划和部署,分行层面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制约了分行相应业务的发展和交叉销售的能力。
缺乏跨系统之间调用的流程控制机制:缺乏对业务集成的功能,限制了金融产品的组合营销、交叉销售。
缺乏统一的门户管理和访问机制:存在多种渠道前置、中间业务、特色业务前置系统,没有统一的接入平台。
2现有前置系统的问题
2.1新一代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的分析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适应商业银行信息化的趋势,以下从逻辑、架构和实现层次三个方面来对综合前置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分析。
在逻辑上,银行的生产系统本质上分为两个基础部分,一块是核心业务系统,另一个就是各种特色业务和中间业务。从运行的角度来讲,核心业务实现的是银行的基本业务,应该越稳定越好,上线以后尽量不要变动,每次变化都会使得银行冒着巨大的风险;然而银行的业务又是不断扩展、变化的,这些应该都归到特色业务、中间业务的范畴。把稳定的核心业务系统与变动迅速的特色业务系统、中间业务系统分离开,一方面保持核心业务的稳定,另一方面提高对特色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适应能力。通过综合前置系统实现特色业务和中间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协同工作。
其次,在架构上,综合前置系统往往是核心业务系统、特色业务等银行生产系统的统一接入平台。柜面、电子银行、自助设备都是通过综合前置系统统一接入到后台,所以综合前置系统实际是银行生产系统体系的一个统一发布界面。
由于上述功能全部由综合前置系统实现太复杂,出现了综合前置平台。分析综合前置平台的层次结构可以得出:综合前置平台是一个以交换为核心的运行平台,基本的功能是完成渠道的统一接入和对后台其它系统的报文交换。在交换平台的上面是应用平台。特色业务、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接口复杂,而且业务上要求上线快速,这样应用系统就要在业务抽象的基础上实现,把公共的业务逻辑在应用上平台化。平台提供相应的开发工具来辅助业务的实现。
2.2新一代商业银行综合前置平台模型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SOA的新一代商业银行综合前置平台,该平台采用五横三纵的模式。
如所示,综合前置平台架构模型的三纵为以下内容:
交易转换处理:提供对联机交易的快速处理通道,主要提供对总行核心业务系统实时交易的转发功能。本模块可以提供高效的性能和安全处理,同时记录本地日志,保证交易的完整性。
集成处理:通过五层横向的逻辑架构,实现分行/总行的系统集成、数据处理、业务集中、流程管理和分析监控管理功能。
统一开发平台:是专门为完成各项中间业务与渠道应用开发而提供的开发平台。该平台参数化程度高,功能集成度高,从基础的系统网络配置到业务交易的开发都可实现。该系统采用流与原子交易的开发模式,支持对原子交易的拖拽操作方式,流控支持原子交易级的条件、循环语句,处理灵活,而且开发出的交易具有高度的可重用性。最终实现各项中间业务与渠道应用的统一模型开发能力、统一的门户访问机制和集中运维管理,以扩展和定制相应的开发,提供充分的可扩展性。
综合前置平台架构模型的五横包含如下组成部分:
系统接入:通过各种适配器为前端渠道、第三方系统、外围系统提供统一的平台接入能力,同时提供对异步处理的支持。其中前端渠道包括ATM、CDM机具以及多媒体查询机等;第三方系统包括银联、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等;外围系统包括基金系统、黄金系统等。通过统一的系统接入,当业务系统发生变化,减少对前端渠道的开发和升级工作量,有利于产品的快速推广,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信息管理:提供元数据、数据转换、数据映射、数据翻译等功能。建立元数据的数据字典,为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现基础。通过共享概念模型Ontology对元数据进行严格定义并进行管理。数据转换、映射工具包含一组专用应用软件子系统,它与其他相关外部应用系统采用星型结构联接方式完成数据的交换,对中间业务系统的运行进行调度、管理,并提供对服务渠道的通讯控制、数据格式转换、业务转发、系统冲正及系统安全控制等功能,支持多种通讯协议、中间件及报文格式,在通讯方面实现互不相干。数据转换映射工具的内核基于中间件产品构建,可以更有效的管理与调度进程,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业务的分布式处理,更好地保证交易的完整性与数据的一致性,最终实现数据与应用的分离。(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