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扩大盲目建设,降低整体服务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带动下,各级政府加快了提升小城镇生活品质的步伐。但由于对依托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小城镇空间聚集效应的认识不足,仅仅试图通过改善环境、美化城镇形象吸引人口定居以及产业的聚集。盲目的开发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大规模的现代公共设施脱离了小城镇以及周边农村居民的切实需要。常熟市海虞镇的影剧院年均上座率只有30%,大型广场也人迹稀少。相反,和居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社会服务业却发展缓慢,例如海虞镇全镇排水管网全部集中在中心镇区,服务人口仅占镇域人口的3.5%。追求消费层次高的第三产业而对基础性社会服务事业投入不足,使第三产业整体服务水平降低,第三产业拉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大打折扣。 加速人才流失,加剧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
无论是现代服务业还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的传统第三产业,其信息、技术、知识含量都较高,因此依赖于产业人力资源的程度很高。近几年小城镇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江苏,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小城镇获得技能型劳动资源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从江苏省统计资料来看,2006年劳动力流向市外、省内以及省外的劳动力,苏南地区占25%,苏中59.1%,苏北69.6%。苏中、苏北分别比苏南高34.1%、44.6%。农村劳动力的流向部分反映了人力资源流失在苏北、苏中经济相对较不发达的地区比较严重。位于苏中地区扬州市高邮市周山镇技能人才2001—2005年的平均流失率为34.4%,而且近几年该镇人才流失呈上升势头,这种现象在苏北、苏中地区很普遍。 驱使盲目开发旅游业,加快小城镇传统空间特色遗失
作为小城镇旅游核心的古镇旅游承载了江苏省旅游的绝大多数份额。目前的古镇旅游开发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置保护与当地居民生活于不顾。部分地区连片拆除“破旧凋敝”的真文物,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技术手段和材料来追求整齐划一的仿古建筑风格;有的地区大量迁出原有居民,将其改造成现代化的娱乐服务设施,导致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的丧失。一系列不恰当的开发,加快小城镇传统空间特色遗失,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有可能逐步走向衰败直到无人问津。而迁出去的居民难以回迁,各类服务设施缺乏,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三、江苏小城镇第三产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推动集群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巩固壮大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结合小城镇工业发展园区化、农业发展产业化的趋势,积极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通过产业集群的布局,引导小城镇内部产业空间的合理分布、科学建设,形成适合本区域特点的集群化发展模式。苏南小城镇发展应以大中城市为依托,以较发达的小城镇为龙头,与周围的小城镇形成紧密的产业分工联系,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第三产业和提升现代服务业,拓展市场辐射范围,带动苏中、苏北发展。苏中依托交通优势,应着重搞好交通配套服务,依托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另外要在苏南和苏北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在扩大自己与外界联系的同时利用苏南的外向型经济优势以及苏北的资源优势推动区域间的产业联合和转移。对于农业基础较好、乡镇企业落后、经济发展薄弱的苏北地区,应主动迎接苏南的经济辐射,着重依靠发展特色农业,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运输,并可开设特色产业服务培训等第三产业,着力发展第一产业服务业,拓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走特色资源型、商贸型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突破行政体制的禁锢,打破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界限,以科技产业为动力,加强区域间小城镇第三产业的经济链接职能,使第三产业为乡镇企业以及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扶持。
(二)完善基础性社会服务体系,增加小城镇凝聚力
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消费水平层面上不能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以及周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提升较缓慢,其服务业更多的是基础性产业。江苏小城镇应着重强化居住、教育、社会福利等社会服务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性社会服务业的建设。在基础教育上,对村级小学进行撤并,重点建设镇区中心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硬件水平。在市政基础设施上,完善排水、污水处理、防灾系统。在社会福利方面,普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适度开发满足居民切实需要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当地传统特色,以吸引居民,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
以满足小城镇以及周边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完善基础性社会服务体系以增加小城镇的凝聚力。
(三)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平衡区域间经济差异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即在不放弃引进外来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把培养本地化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针对本地区的产业特色,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养开发规划,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建设,提升本地区人才资本。对于苏北地区应加强对农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推动第一产业迅速发展。苏中、苏南地区应扩大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满足日益发展的第三产业的需求。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对现有紧缺的信息、管理等人才实行高薪激励和保护政策,出台多样化、个性化的福利政策以吸引人才。政府方面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重点扶持人才参与欠发达小城镇与主导产业相关的科研项目,为欠发达的苏北、苏中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动其经济可持续发展,以达到江苏省全面均衡发展。
以各地产业发展特色为依据,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依靠个性化政策吸引人才,以人才优势为三产发展提供新的拓展空间。
(四)注重传承历史,优化空间形态
第三产业发展对改善小城镇形象、优化小城镇环境具有巨大的潜力。苏南以及苏中以其源远流长的吴文化带动了本地旅游业的繁荣,由此引起政府更加注重对本地传统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生活的保护和开发。尤其是苏南小城镇传统的由商业街、广场、河道、宗教建筑以及桥等空间、节点、景观元素构成的商业空间布局形成了极具魅力的城镇空间,构成了江南水乡城镇独特的民俗风貌,这给现如今小城镇的空间布局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苏北虽然依靠两汉文化以及神话西游记很难与吴文化相抗衡,但苏北小城镇有很多自然景观尚未开发,保持了其原本面貌,如果得以适当开发必然会吸引游客,从而繁荣当地经济。另外小城镇原有的将不同功能适当混合、结合河道建设综合性的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能够节约用地,避免盲目扩张而浪费土地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并且更利于聚集周边人口,原文化特色、空间特征的保护以及整治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进入。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