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
提要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杉木人工林群落的单一性及杉木生物学特性等有关,而传统杉木林培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传统的营林措施则加剧了林地地力衰退。根据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现状,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营林措施干扰强度,特别是炼山措施的采取;同时开展有关林地可持续模式试验及评(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杉木检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搞好杉木人工林规划和发展,这对南方杉木产区林地可持续经营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 地力衰退 可持续经营因素
分类中图法S757.1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杉木人工林面积达911万hm2,占全国人工用材林面积的30.4%,杉木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1]。目前不断积累的研究资料显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林地的可持续经营[2-6],本文对此进行全面探讨,以便为相应措施的采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杉木人工林大多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红壤区,该区岩石矿物风化强烈,盐基高度淋失,形成以高岭石为主(30%-60%)的次生粘土矿物,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低(3-12cmol/kg),盐基离子含量(约3cmol/kg)和盐基饱和度(<30%)均较低,土壤缓冲性能差,pH值低,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亦低[6,7]。其次,红壤有机质含量低(1.0%-1.5%),土壤腐殖质品质较差,HA/FA<0.45,活性HA含量高(90%),土壤腐殖质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对土壤矿物分解作用强,腐殖质易遭分解和流失(淋失)[8]。第三,红壤分布区地势不平,山地丘陵面积占70-80%,坡度大,土壤抗蚀性较低,降雨侵蚀力大,一旦失去植被覆盖,极易发生水土肥流失,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脆弱性[9]。Lumdgrem认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红壤和其它肥力差的土壤上,如果没有特殊管理措施,把天然林改变成速生的短周期的人工林,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土壤退化[10]。
2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性质和特点
杉木人工林快速生长依赖于土壤中大量养分的供应。渊维俦研究,杉木从速生期到成过熟期,生物量从53t/hm2上升到1584kg/hm2,同阶段养分吸收与归还比率从0.17上升到0.586[11],表明杉木在采伐前不同生长阶段养分吸收均远大于归还。
林地地力的维持和提高取决于养分的归还量和循环速率,凋落物是人工林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5],其数量、组成、分解速率对地力有重要的影响。
杉木在造林后1~5年基本上无凋落物,造林后6~10年,有少量凋落物(400~1400kg/hm2),10~30年凋落物数量呈增加趋势(1500~4500kg/hm2,有的高达5376kg/hm2),30年后约为2000kg/hm2,若按30年为一轮伐期折算,年均凋落物约为2300kg/hm2[11~20]。而常绿阔叶林在幼龄时即有大量的落叶(如7年生火力楠纯林凋落物量为2900kg/hm2),随后凋落物量大约在5.0~9.2t/hm2
之间[21~28]。杉木林的凋落物量明显低于常绿阔叶林,且阔叶林凋落物叶片所占比例亦大于杉木林的[11~28]。由于杉木凋落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比阔叶树的低或接近,加上小枝的营养元素含量比叶片又低得多,因此,杉木林凋落物营养元素的含量显著低于阔叶林的。
凋落物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其分解速率及营养元素归还。田大伦研究,杉木凋落物中落叶、枯枝和落果的分解速率分别为37.8%,21.2%和26.3%;吴志东研究,杉木、马尾松、红荷木和栎木凋落物年分解速率分别为20.2%、42.2%、57.5%和50.5%;阮宏华研究,栎林和杉木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为58%和22.92%。武夷山木荷、米槠、苦槠、甜槠、丝栗栲年分解速率分别为55.6%、64.4%、59.9%、71.6%和67.1%①;屠梦照研究,锥栗、木荷、厚壳桂、黄果厚壳桂的分解速率分别为57%、54.0%、42%和54%。由此可见,杉木凋落物年分解速率远小于阔叶树的,这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①难易分解物质含量,大多数阔叶树凋落物中难分解的木质素含量低,而易分解的物质(可溶性物质、半纤维素和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杉木凋落物的则相反。②阔叶树凋落物的C/N小于杉木的。③杉木叶片和小枝一起脱落,落到林地后无法紧贴表层土壤,而阔叶树凋落物的则相反。④参与分解的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数量、组成和活性,杉木林凋落物中微生物总数仅为阔叶林的1/25,细菌和真菌数量亦低,唯放线菌数量相反,生化活性亦低,分解残余物较活跃的类群亦少,细菌种属组成以蜡质芽孢杆菌为主,占细菌总数的64%~90%;而阔叶林中细菌则以多粘芽杆菌(55%~64%)和节细菌(22%~29%)为主②。另据报道,参与阔叶树凋落物分解的土壤动物种类亦比杉木的多,其中,以蚯蚓数量差异最为明显[28]。
阔叶树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量和归还与吸收比远比杉木的大。杉木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量为56~128.1kg/hm2.a,营养元素归还与吸收比率为0.11~0.49[11~20]。季雨林、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412kg/hm2、286.7kg/hm2和184.6kg/hm2;格木凋落物每年归还营养元素为238.43kg/hm2,是杉木的2.4倍;栎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量是杉木的3.7倍;阔叶林的营养元素归还和吸收比率达0.70~0.86[21~27]。
营养元素归还包含地上凋落物和地下细根的枯落物,地下部分死细根量有的与地上部分枯枝落叶量相当,有的还更大。另外,细根枯落物的养分含量比地上枯枝落叶的高,分解速度亦比枯枝落叶的大,因此,细根枯落物在森林营养元素循环中占重要地位[28、29]。廖利平报道,7年生杉木、火力楠细根年死亡量分别为497kg/hm2和595kg/hm2,说明阔叶树细根年周转量亦比杉木的大[3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阔叶林枯枝落叶和细根枯落物数量均比杉木林的大,凋落物中叶片所占比例较高,分解速度快,营养元素归还量亦大于杉木林的,养分循环速率较高。因此,阔叶林土壤的自肥能力比杉木林的强。
3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功能发挥的基础。由于杉木人工纯林群落结构十分简单,树种生态习性、生态位、吸收特性与外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特性高度一致,造成系统的多样性差,缓冲能力弱,反馈系统的构成简化,某些生态因子的强度持续增强或减弱,生态环境变化的单向累积,从而极易导致系统功能退化[5]。(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