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迄今为止,怎样在幼儿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本文试图探讨幼儿科技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幼儿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的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使幼儿掌握初浅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首先,创造性教育应该尽早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与所拥有的知识量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知识多的人创造性不一定就强,知识少的人创造性也不一定就弱;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可以决定的只是一个人在创造中可能达到的层次与深度,而幼儿正处于形成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期,这也正是培养创新意识可以从小抓起的理论依据。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
其次,知识更新速度快,对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当今世界知识量的急剧增长的直接后果就是知识老化且更新速度快。同时,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幼儿教育内容、方法带来了巨大变革,幼儿教师若不及时更新知识、改进方法,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见解和有开拓能力的人才。
二、幼儿科技活动目标和特点
我们的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幼儿科技活动的特点是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整个活动过程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同时在活动中应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让幼儿亲身实验、多次感知,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因此幼儿科技活动是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它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场所和空间。
三、幼儿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幼教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开展幼儿科技活动和幼儿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才能的学生。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和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首先,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转变为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幼儿作为独立的个性,要认知、要发现、要创新,必须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现,幼儿活动主要指的是幼儿主动的有思维的、多样的活动,它包括外部操作实践活动和内部心理观念活动。要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其次,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我们把幼儿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实现由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向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第三,把“教学生学会”的教学方法观转变为“教学生会学”的教学方法观。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基本任务一直定位于让幼儿掌握知识的层面,对“怎样让幼儿学会学习”的“学法”研究不够。知识爆炸式地增长迅速地更新,要求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学会学习,学习创造,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的宽松氛围,培养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与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引发、支持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过程。
首先,从物质环境来看,教师要给孩子一个能自主活动空间,激起他们去发现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前提。
其次,从精神环境来看,营造创造意识和创造行动的氛围,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幼儿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这样幼儿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三)选择以“幼儿生活周围的事物为实践基础”的教学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于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来说,他们的生活实践更应是他们的第一性的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必须注意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即要使选择和设计的内容是在儿童生活的周围,是他们能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是能使他们感兴趣,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他们乐意做的。例如蚯蚓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平时它并不能引起幼儿的多大兴趣,但是我在引导幼儿观察蚯蚓时便问孩子,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需不需要空气?蚯蚓爱吃什么?怎样将一条蚯蚓变成两条蚯蚓?从而又重新提起幼儿对蚯蚓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孩子们便带着各种疑问和好奇去进行各自的观察和实验。因此,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要从儿童的身边开始,遵循其认知规律,进行适当地拓展。
(四)教师为幼儿提供可变的操作性材料
在幼儿科技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大量“可变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允许幼儿多次使用某一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幼儿就不能充分地利用双手去玩,这会影响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且提供给幼儿的最好不是制成品,因为制成品不能激发幼儿创新灵感,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能充分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是可变的“无结构性”材料,这类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和搭配,形成许多新的图形,并根据兴趣和想象随时改变。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摆布每一个材料,可以愉快地无拘无束地进行各种创造活动,幼儿完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因此,活动材料的丰富和多变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尤为重要。“变化”是创造的使者,变化自身就孕育着创造。(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