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
下面是两篇有关建筑学的论文:
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各种形式的建筑也大量地涌现,但是许多建筑设计作品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面往往只注重表面形式,而缺乏本土文化特征。在设计中也存在着对文化概念模糊,缺乏内涵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做到让设计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并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再发扬传统文化呢?本文就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挖掘出民族文化神韵,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上的运用,分析传统文化符号是如何与建筑完美结合并发扬光大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建筑
一、符号的概念、特征
1.符号的概念
符号是具有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和概念的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事物,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符号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可被感知的形式存在;另一种它又以一种内在精神存在,是意指或者意义。符号也可以称为是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
2.符号的特征
符号的特征之一就是象征性,这表示指向符号的并不针对符号本身,而是针对被符号化了的事物,而被符号化了的事物又可以作为另一个事物的符号。比如国旗、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在颜色符号方面,红色在中国是具有传统意义的典型色彩,有喜庆、祥和之意;黄色,代表阳光、辉煌,它有着金色的闪亮光芒,它象征着财富和权利,而在工业用色上,黄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大型工业机器,安全帽,黄灯。在这里黄色就是一个用于警告的符号。
符号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可接受性,符号不只是个人所属的东西,符号只有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认可,并具备了一定的指代作用,它才可能成为符号。符号根植于社会并受社会的支持。因此,我们在观察符号的特点时,始终不能忘记符号的社会大众的角度。因为只有被大众所认可的,才可以称之为符号,才能具有指代作用。
符号的第三种特性即可感性。每个人都有信念、信仰和思想体系,而这些信仰本身是无形的。它们是通过符号被流传,并为所有人所感知的。比如人类的信仰等这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作为符号使用。但这些抽象的概念也要以可感可知的文字出现。例如:“上帝”对真正信仰基督教的人来说意味着“自由、民主、包容、进步”,标志着对人的终极关怀,而“法西斯主义”则是罪恶的恐怖垄断的符号。符号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特定的形式,但选择什么样的物质丝毫不影响符号的意义,而仅仅影响人们接受或感知符号的方式和效果。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在现代设计中
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在建筑设计活动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要经过以下三个环节。
(1)“选择符号”是运用本民族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设计的基础。要根据设计需要和设计对象,去选择适用的文化符号。但是实际设计过程之中,设计师选择的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范围窄,内容浅显。所选用的形象大多是来源于文化形态中最表层的器物文化,比如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便是青花瓷、玉石、明清家具、传统装饰纹样,吉祥图案等。在建筑设计中就是古代建筑的大屋顶、以及古代建筑的材料以及用色、水墨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作为题材。选择这些器物文化为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主体的原因,除了因为这些民族符号本身能直接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点之外,还在于将这些民族符号语言加工成设计语言运用到设计中的简洁方便性。可以看出,设计师之所以选择这些作为民族文化符号语言实际上是对古代的文化艺术和传统文化理解的肤浅所导致的。设计者只看到器物表层的东西,而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譬如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行为道德准则等深层次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却被人们忽略了。二是在设计中牵强附会地使用传统文化符号。只要要求设计作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被运用最多的便是吉祥图案、字画等符号,这些元素几乎成为一种机械性复制。如在茶馆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师都会选择中式装修,青砖绿瓦,大量使用仿古家具,墙上装裱国画或书法作品,设计作品千篇一律,没有创新。
(2)“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重组,也就谈不上创新。在突破环节中,设计师应该对所选择的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分类:一方面是依照设计对象要求,将具象的器物抽象化为最内在的形式特点,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文化内涵,具象化为适合的视觉形式语言,用于设计之中。在设计中完成的创造性转化,这样的设计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设计师运用的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只有取自于文化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才有可能得到最接近民族文化精髓的内容,而不仅是单纯的图案等表层的民族文化符号的堆砌。
(3)“重组”是将所选择的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加工重组。由于设计师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和设计本质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晰,要么直接将物态民族符号不加阐释地运用到设计里,要么将民族符号的作用等同于外表装饰运用到产品造型上。所以目前,设计师普遍存在转换手段和建构方式单一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设计之林中,文化魅力永远不会被淹没。设计师在理解的表面基础上、深化它的意义、体验它的精髓,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语言来表现,把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这样必定会使中国的建筑设计更具世界文化性与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张漪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蔚.不同自然观下的场所艺术——中西传统建筑文化比较[M].天津大学出版社.
[3]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浅议西方风格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渗透也随之加深。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中国建筑文化的西方风格开始讨论,通过对比阐述建筑的学术价值去分析一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我们应去如何继承和发扬。(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