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2-07-05 字数4437字 点击: 次
探讨湖南省核农学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农学;建议;湖南
核农学是原子核科学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核素、核辐射技术在农业科学与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应用科学。它集中了近代核物理学、核化学、辐射化学、放射生物学、辐射遗传学、核电子学以及现代生物学和基础农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跻身于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之列。湖南省核农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40a以上的发展,在辐射诱变育种、同位素示踪、农产品辐照加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现就湖南省核农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发展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1.发展历史
1959年湖南省农科院成立同位素研究室,(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1960年安装第一个钴源,从而开始了钴源安装、电离辐射剂量测量、电离辐射作物效应、同位素示踪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文革结束后,核农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74年湖南省农科院农业物理室建成了强度为1•22×1013Bq的农用钴源和强度为9•40×1012Bq的一个钴圃。1979年湖南省农科院成立了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开始了农产品辐照加工技术研究。1986年,湖南省计委以湘计科(86)196号文件批准建立湖南省辐射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与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1989年,湖南省辐射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设计装源1•85×1017Bq的工业化60Co-γ辐照装置竣工,初期实际装源4•07×1016Bq。该装置试运行1a后,于1990年11月全面验收合格。这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省农产品辐照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主要成就
2•1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技术
辐射诱变育种是核技术农业应用的主要领域,湖南省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以水稻育种为主攻对象,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仅水稻,湖南省累计育成了突变品种38个,推广面积1000万hm2,其中有12个已获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通过辐射诱变方法,获得了一批诸如早熟、矮秆、优质、抗病和具有恢复能力的种质材料。
以提高诱变效果为中心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辐射当代生物学效应和辐射遗传学效应方面,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水稻当代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了辐射的细胞学效应以及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等物质的变化。对辐射诱变的核基因突变(如矮秆突变等)和细胞质基因突变(如叶色褪绿突变)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染色体辐射效应的微机检测程序。
在提高诱变效果方面,研究了不同诱变源、不同诱变方法、不同处理时期等因素对突变频率的影响,总结出辐射与杂交相结合、外源DNA导入与辐射相结合、激光+γ射线复合处理、幼穗分化前内外照射,以及根据选育目标在总照射量一定的条件下选用不同的照射量率进行处理等提高诱变效果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筛选方法方面,着重研究了M1代性状变化与M2代性状突变的相关性,找到了根据育种需要在M1代即选择有相应变化的植株留种,以减少M2代种植群体,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还研究了选择世代采用剥壳方法选用无心腹白或心腹白很小的种子播种,提高优质米品种选育效果的方法,以及在选择世代尽量减少环境干扰的种植方式等。
2•2同位素示踪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中应用是核农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同位素示踪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共获成果15项,其中获奖成果8项,主要利用14C、32P、35S、86Rb、15N等示踪核素,阐明营养元素被作物吸收利用,化肥、农药的损失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以及新的施肥技术等,为农业技术的实施、环境评价及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3农产品辐照加工技术
湖南省农产品辐照加工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开展了湘莲、绿豆、板栗等农产品的辐照杀虫,精制瘦肉条、五香酱干、食品级糖化酶、脱水蔬菜、“湘味”熟食、速溶茶等植物提取物,中成药辐照杀菌、温州蜜柑辐照保鲜以及大蒜、板栗辐照抑制发芽等研究。共完成科技成果12项,其中获奖成果5项,制订国家食品辐照加工工艺标准2项。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钴源装置活度的增加和研究技术的成熟,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利用农用钴源开始了农产品辐照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但辐照产品品种少、规模小。1989年,随着设计装源1•85×1017Bq的工业化辐照装置的投入使用,加快了湖南省农产品辐照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1989年以来,全省共辐照各种农产品及中成药1万t以上,创辐照收入800万元以上,利润400万元以上,创社会效益5亿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投入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实验仪器设备比较落后。(2)高学历、高层次的顶尖人才较少。核农学为交叉学科。目前,随着国家对这方面的课题经费投入减少,一大批核农技术骨干纷纷退休,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流失较大,故而人才断层严重。(3)中国核农学科研协作网一直以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为核心,而去年中国4.发展建议
4•1建立持续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
核技术农业应用是中国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其中一些关键技术与中国的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中国有关部门的估算,农业核技术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比为1∶7~31,其中以辐照诱变育种和农产品辐照加工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因此,希望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核技术研究的人力、财力投入,围绕中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组织协作和攻关,以解决中国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对农业核技术创新的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保证农业核技术的持续发展。
4•2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面对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对科技的客观要求,调整核农学的研究方向,以项目带动科研方向调整,以调整方向促进项目争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农产品辐照加工产业化。通过资产重组、产学研联合和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产权清晰、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企业,建立农业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4•3加快核农学人才的培养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根据核农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涉及的学科交叉、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培养和造就一支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组成的精干、高效的科技队伍,选择和培养一批具有敬业奉献、懂业务、会经营和善管理的开拓型人才,促进核农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积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技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积极为其争取项目和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同时并重。(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nylw/0G9111b2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