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公民意识教育的补偿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比较抽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系统化和典章化。理论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建立起了学科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体制和培育了数量可观的人才。所以对于公民意识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它不可企及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内容中可以发现它同公民意识教育的共同点,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是无法脱离这些框架的。
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学生是公民意识教育所要塑造的主题之一。共同的对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公民意识教育产生补偿效应具有了现实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可能性、可行性以及现实性上都能够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载体,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公民意识教育的实现提供一种有效的补偿。尽管社会公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可以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载体,也可以对其产生补偿效应,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公民意识教育也不可以等同于社会公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公民意识教育的交互效应
埃尔斯特在《政治心理学》中并没有给出“交互效应”的定义,但做了相关阐述:“有时,我们会问,两个领域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溢出效应或逐出效应联系起来……以分析性术语来表示,第一种观点主张,通过某种主张学习过程降低参与的直接成本,而后一种观点主张增加机会成本。虽然如此这般描述,两种观点却完全相容,但它们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政治建议。”[1]190这段阐述其主要为表达: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可以产生一种相容的效果。
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塑造起步晚,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难以产生现代公民意识,顶多是“半是挽歌,半是榜文”的萌芽。这种公民意识建设多半是“拿来主义”式的舶来品,正如民主。这种现状提醒我们不得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公民意识教育同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另一个是如何处理公民意识教育同国外公民意识教育经验的关系。这两对关系可以用“交互效应”来形容。我们要以我们自身情况为标准选择性地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公民意识教育的三个效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说明了今后我们进行该项实践活动应当注意的问题和侧重点。公民意识教育的溢出效应是从成效层面出发的,它要求不应孤立公民意识教育,而应当把它的成果分享出去,这样才能更加巩固公民意识教育(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的效果;公民意识教育的补偿效应主要是以它的实现途径为阐述核心,它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意识形态问题,为了塑造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必须采取清晰明了的方式,只有如此公民意识教育才能真正达到自身的目的;公民意识教育的交互效应则是从纵横的时空为出发点,把历史传统和西方的相关经验揉合到公民意识教育中来是不可或缺的。这三个效应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有的效应也可以用别的效应来说明。因而,把这三个效应放在整个公民意识教育的系统中才能恰当地理解它们。
参考文献:
[1]乔治·埃尔斯特.政治心理学[M].陈秀峰,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