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
体育行为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固定联系。它是一种固定化和习惯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个体行为意识。良好体育行为习惯体现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坚强的体育意志、积极的准备活动与放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自主练习、克服困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团结互助等。
一、体育行为习惯的引导
1、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在体育教学中应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讲解准确、动作规范、组织严密、教法合理、知识渊博、关心和爱护学生、及时总结反思。
2、形成有效的课堂常规机制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要常抓不懈,形成有效的课堂常规机制。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在每节体育课中得以落实,明确相关要求,促进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
体育教学常规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过程,严格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承担着解决教育等多种任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此体育学科也必须结合本学科的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积极作用(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制订执行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功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保证,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爱公物、懂礼貌等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发挥体育特长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在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但教师可以潜意默化的影响学生,同样,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表现也带动并激励着其他成员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利用体育特长生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其它同学。如:在教学比赛、班级比赛、校级比赛中,通过对特长生的优异成绩或获得的荣誉促使同伴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进而逐渐形成一种运动需要和倾向。
二、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在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有坚定的自觉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三、科学运用评价机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要因人而异,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在学习练习中教师不要吝惜适时的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公正、合理的评价,让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评价方法的改变,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创造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对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依靠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积极营造,要对体育运动加以重视:对体育知识的宣传,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场馆有效维护和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等,都是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只有这些条件得到了满足,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有锻炼的机会。
总之,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为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从而对学生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室外体育教学易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住闪光点,也很容易发现(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学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通过树立榜样、纪律约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要求等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决不能轻意放过一次机会。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作出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