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宜丰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和谐兴县”三大战略,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夯实科技兴工、科技强农新举措,有力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1-6月,实现生产总值21.1亿元,增长14%;完成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53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37元。在推动科技创新上,该县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四个强化”,夯实科技主导地位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把科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科普工作工作联席会,定期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同时,聘请高校院所专家担任科技顾问,抽调科技骨干,设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为科技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的意见》、《宜丰县竹加工产业企业创新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资金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了科技创新、科普宣传活动的正常开展。仅2009年县财政通过新产品开发或企业技术改造扶助企业资金2900万元。2010年,落实了财政科技投入418.7万元,其中科技专项经费323.4万元。此外,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竹加工产业创新奖励基金。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全县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等活动23次,编印散发各类科技资料7种2万余册(份);举办科技报告会、大型科普宣传展览10次,举办科技培训20场(次),收到显著实效。同时,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大力宣传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思想,在全社会营造了“重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二、坚持科技兴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扶持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主业集中、主导产品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科技优势企业,培植壮大了一批附加值、科技含量均较高的民营科技型企业。2009年,重点组织实施了国家节能减排项目2个、循环经济项目1个,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1个、重大战略产品科技专项1个,以及LED产业基地建设五大重点项目;五大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省相关资金支持超过2000万元;有侧重地组织实施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落实科技经费58.8万元。华太药业在实施科技项目中,获得国家二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一项发明专利获得2009年市科学技术奖励技术发明一等奖,主导产品之一的“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被认定为江西省自主创新产品。通过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宜丰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做产学研结合文章。全力打造全省竹产业基地,立足竹资源优势和竹材加工技术优势,重点支持奋发企业、绿保公司、康替龙公司、保距等竹加工企业上规模、创品牌;支持江西元好竹生化奈米科技公司竹炭系列产品开发,尽快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积极牵线搭桥,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县政府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签订了竹加工产业发展全面合作协议,投资1200万元建立“宜丰竹加工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除建设综合研究大楼外,还设3个研究室(所),即竹子重组材、竹纤维研究开发室;竹碳、竹醋等医药保健研究开发室;竹家具和竹工艺品研究开发室,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把该中心建设成省级产学研基地。通过科技合作与交流,与竹产品研发专利对接,推动了竹加工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目前,绿保公司、康替龙公司都拥用自己的实用新型专利。奋发企业除了有1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外,还有2项发明专利。2009年12月,金竹竹业自主开发的“原竹对剖联丝展开重组层积材加工技术”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坚持科技强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按照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的思路,确定全县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引进了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等新品种100多个,着力推广绿色水稻、畜禽生态养殖、无公害蔬菜、栽桑养蚕、毛竹丰产、油茶栽培、兰花、食用菌、猕猴桃、有机葛、农副产品加工等11项农业实用综合配套技术。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围绕实施省重点星火计划项目“兰花种质选育及扩繁栽培技术示范”,配套实施“生态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有机葛GAP种植技术示范”、“油茶栽培及管理示范”等本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植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基层经济组织。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8.4亿元,新增宜丰有机鸡、有机鸡蛋、车上有机食品土地转换产品草莓、西瓜、萝卜、玉米、红薯7个有机产品,目前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35个,认证面积达26.1万亩。建有绿色水稻标准化基地面积10.31万亩,绿色水稻产量为10万吨,带动15000多户农户增收。
三是实行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按照“科技先导、利益驱动、市场机制、项目切入”的工作思路,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54名,重点围绕畜禽水产、绿色优质水稻、杨树蚕桑、花卉油茶等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初步形成了项目推动型、技术服务型、创办实体型、合作社带动型、技术入股型等多种服务模式。目前,科技特派员累计实施科技试验示范项目9项,建立创办开发基地5个,各类科技示范点18个,综合经济效益1300万元,带动发展科技型企业2个,培养科技示范农户320户。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