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风险监测与识别方面,高管层应当根据风险偏好、容忍度和设定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识别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确定风险识别的精度、频度、深度和广度,设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管理办法。在风险识别上全面覆盖对单一与组合资产、宏观与微观以及内部与外部层面事件的有效识别和职责分工,并明确差别化的风险识别模式和反应机制。
4.在风险评估方面。信用风险方面,通过实施“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工程”,开发和改进对公信贷的风险评估工具,分别建立各业务条线的信用风险的评分系统;在市场风险评估方面,开发系统化的市场风险评估工具,设置以风险价值为核心的市场风险限额体系,初步建立并逐步优化市场风险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模型;在操作风险评估方面,初期应建立操作风险评分卡,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计量,逐步创造条件建立操作风险内部衡量法。
5.风险定价和处置。通过风险应对规划,明晰各类风险的应对政策,根据风险偏好、容忍度以及各类风险的特性,明确各风险应对措施的适用范围。在信用风险领域,明确客户及项目准入标准,全面梳理审批政策,制定清晰统一的信贷政策;在明确的市场风险容忍度边界下,明确各类市场工具、产品及其组合的应对策略;引入并启动操作风险和灾难性事件风险应对管理机制和决策流程。要补充细化、提炼和归纳风险应对策略的具体措施,通过在全行范围内收集成功的风险应对方案,对既往经验进行提炼和归类,形成具体应对措施方法体系,建立并逐步优化风险应对决策程序,提高风险应对过程的科学性。例如,对于预期风险,可通过风险定价和适度的拨备来抵御,对于非预期风险银行必须通过资本管理来提供保护,对于异常风险可采取保险等手段解决。
6.在内部控制方面,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的“参与约束”,对各业务层面、业务单元的关键风险点实施有效过程控制。在系统清理过去的规章制度,识别规章制度中的有效部分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活动的过程网络,解决过去制度中矛盾、重复、交叉的内容,建立一整套系统的、透明的、包括操作要求与控制要求在内的体系化文件。逐步改变以公文为载体发布各种程序化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模式,把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都纳入这种体系化、文件化内控管理。同时,要细化、分解、落实总行的制度体系,在关键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分支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对一些制度、流程做些适当的变更。
7.风险信息处理和报告。建立包括信贷信息、市场风险信息、操作风险损失等在内的数据库,通过信息处理系统保持数据库更新,及时反应内外部风险信息等内容。银行要建立科学灵敏的风险报告制度,对银行的风险现状进行汇总、分析,对各种风险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形成定期、不定期综合及专题报告,按照一定程序报送行内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各级风险决策机构;同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来区分不同的报告渠道和风险报告的职责分工。
通过整合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数据,实施集中化的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数据库;建立操作事件档案,初步建立操作风险事件案例库和数据库;改进完善风险报告制度,明确风险报告的频度、深度和职责,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不同特点,(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制定差别化的风险信息传导机制,建立纵向报送与横向报送相结合的矩阵式风险信息交流线路;出台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频度及职责等进行规范,建立系统化、透明度高、及时性强的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谭先国。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J].济南金融,2003,(7):32-33.
[2]徐荣生。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4,(S1):8-10.
[3]陈巍。浅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08,(14):48-49.
[4]宁晓燕。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08,(24):46-47.
[5]资彬。加强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的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09,(12):86-87.
[6]王晨,关颖,黄潇雨。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纵横,2010,(2):88-92.
[7]陈晓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J].经济师,2010,(9):202-203.
[8]邱耀。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7):30-32.
[9]邵丁。城商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想[J].银行家,2011,(5):17-20.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