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有关内容如下:
一、报告文学的概念
不管人们把报告文学的诞生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还是确定为本世纪20年代,总之,很久时间以来一直未能解决什么是“报告文学’的定义问题,直到1963年,在北京召开的报告文学座谈会上,还曾提出这个问题:“什么是报告文学?许多人说,历来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这是一个怪圈,人们谈论最多的,往往知道得最少。
所幸的是,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成了时代的幸运儿,作家爱写,读者爱读,几度占据文坛,多次独领风骚,报告文学已由附庸而蔚为大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什么是报告文学,至今仍众说纷纭。
什么是报告文学呢?
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报告文学”作了这样一个很不科学的解释:报告文学是“散文中的一类,是通讯、速写、特写等的统称。”事实上,报告文学既非通讯、速写、特写,更非是它们的“统称”。《现代汉语词典》对报告文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四五十年前的水平上。
《中同大百科全书》解释说:报告文学,现代散文的一个品种,即文艺性的通讯报告,属于文学与新闻的边缘性体裁。它以记叙为主,不同于侧重议论的杂文,也有别于侧重抒情的美文。
英国《简明牛津词典》对报告文学作了如下解释:报告文学是给报刊报道事件的典型文体,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是专门给报刊写的,不是一般的著述;报告文学所写的应该是已经查清楚了的事实,应该是有新闻价值的。
再看看一些研究者是如何界定的?
茅盾说:“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事件,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
李广田说:“报告文学,乃报告与文学的合一,乃是访员和诗人艺术家合一的产品。”
李炳银说:“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是指那些及时对社会生活中富有思想、感情内容及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事件与人物作真实艺术的报告的散体文章。”
李鸣生说:报告文学是什么?什么是报告文学?不知道。或者说,扯不清。“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报告文学的父亲是‘文学’,母亲是‘真实的故事’,二者相爱,便有了‘报告文学’这个不可一世的‘小杂种’。’他借用比喻说,“报告文学,即性感文学。当然,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不难但却很愚蠢,文学重在感悟。这就用得着一句老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报告文学就是在众说纷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运行了几十载,还将长久地运行下去。正如刘梦溪在《报告文学创作三题》中说:报告文学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就其反映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及时和迅速来说,她像新闻报道;就状写人物要求绝对真实来说,她像传记文学。在写法上,有的报告文学近似小说,有的则近似散文。长篇报告文学,字数多的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字,篇幅短小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三个特点可以和一则精巧的速写相类。总之,报告文学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它的短处,也是它的长处,是弱点,也是特点。唯其形式没有稳定下来,才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因为在艺术上不定型,才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余地。
到底什么是报告文学呢?我认为,顾名思义,是报告,也是文学,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报告属于新闻,文学属于艺术。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联姻的产儿。没有“报告”,失缺新闻性。文学便无所依附,也就谈不上“报告文学”;没有“文学”,遗失艺术性,则沦为一般的新闻报道,也称不上“报告文学”。简言之,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及时处理新闻题材,表达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它的基本特征是
1.及时性.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报告文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
报告文学:怎样刻划人物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2.纪实性.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3.文学性.一般来说,报告文学要写真人真事,但不是任何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报告文学描写的对象。报告文学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导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加强感染力。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等。
三、报告文学的语言特征
1、语言的信度
“真实是艺术最贵重的质料,精确是它最好的处理方式”。报告文学和新闻一样具有严格的纪实性。因此,它的一切构件必须更加刻求高信度的真实性。当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题下签上“报告文学”这四个字样的时候,他就向读者承担了一种允诺:“我的作品是完全真实的。”
怎么写出报告文学的议论而读者也是在“这里没有虚假”的心理支配下阅读作品的,他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以及由作品而产生的一系列美感效应也是以“真”为其基础的。“真”把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无形之中,作者和读者在真实性上产生了默契。如果作者无意或有意地在作品中掺假设虚,那么,一旦为读者所察觉,原先作品留给接受者的良好印象也就可能随之消失,有时,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患。因此,真实在报告文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这种真实就要求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时空关系以及人物语言、细节等,都应客观有据,恰如其分,且不能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我以为,要确保这样严格的真实性,就必须首先保证作品中语言的精度和信度。因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语言作为一种载体,
报告文学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反映现实生活若是虚空了,那么,它就不可能负载起有质量的“重”材料。(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