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2
大叙事·大写意·大抒情
——评长篇报告文学《云水相望终相聚》
朱首献
驾驭宏大叙事,一直是袁亚平报告文学作品的优秀品质之一,《云水相望终相聚》也不例外。作品以2011年5月26日至6月1日浙、台共办“富春合璧,两岸同缘”文化交流活动为主线,通过《富春山居图》分离361年最终合璧以及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台湾“走透透”,将和平的信号和亲民的形象传递到海峡彼岸的故事,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场两岸之间的文化盛典和民心之旅。作为2011年的十大文化事件之一,《富春山居图》的合璧,是台、海两岸近半个世纪以来历经沧桑与逐渐走向共识的一个缩影,既是众望所归,也是两岸民心的呐喊,意义深远,举世瞩目。选择这样的题材来写,充分彰显了袁亚平把握大叙事的自信和能力。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二维空间之中揭示了两岸同胞休戚与共的内在心脉,成功表达了“人心如画心”这样一个主题,
怎么写出报告文学的议论揭示出文化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抵御任何外来分裂势力的利器以及两岸一家亲,同宗必同心这样一个历史的公理。
《云水相望终相聚》的语言要约而切真,灵动而写意,透明细腻,富有张力,抒情则激情飞扬,情中带理,情中有爱,堪称典型的大写意和大抒情。苏东坡曾有这样一句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是文字与画面之间可以相互实现。《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画林经典,本身就是一部优美的诗篇,任何人想假文字传达出其内在的神韵,必须面对巨大的挑战,袁亚平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温润疏秀的长皴描绘浑圆的山体,形容山势的绵延转折……溪谷林木掩映,间以屋舍人家,远树沿着山坡高低起伏,以湿润的墨色卧笔点叶……一抹淡墨远山长长拖带,如漂浮水上的一缕似有似无的雾气。……墨色极淡,像透明的水痕……村居野店隐隐绰绰,……稀疏树梢,水轩临岸,三株枯松,或偃或仰,……最后高峰突起,复见江水茫茫,茫茫的江水始终是那么平静……”这段文字淡墨疏笔,文中有画,富有质感,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即得《富春山居图》个中之趣;简笔勾勒,旁通黄公望墨内飘逸之神。
不仅如此,《云水相望终相聚》还延续了袁亚平文字一贯的淡而有味的品质。刘勰曾批评那种语言雕饰的作家,称其“淫丽而烦滥”。所以,文采须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才是真。《云水相望终相聚》的文采就是恰到好处,多一分太艳,少一分则太淡。试看这段文字:“二○一○年五月,杭州西湖垂柳依依,湖风一起,白色柳絮飘飘洒洒,漫天满湖,恍若飞雪。湖滨路一带,石榴月季争艳,百合兰花生芬,蔷薇开得最盛,蔓延成缤纷的花墙,好似那精美华丽的杭州丝绸,色彩明亮得让人移不开眼。风一来,花墙微微飘动,游人如醉如痴。”杭州的美举世闻名,杭州的春天尤其迷人,
报告文学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反映现实生活这段文字对杭州之美的描绘堪称典范。品味袁亚平的文字,你会有涓涓细流沁入心田的激动,男作家的理性和刚毅,女作家的敏感与细腻,在其文字的深处你都可以领略到。作为一个出色的报告文学作家,在某种意义上,袁亚平就像一台高灵敏度与感光范围的相机,他对自己眼中的世界有着游刃有余的适应性和感触力,所以,他笔端流淌着的经常是一个与常人无缘,充满着灵气、鲜活生动有时又带着些许禅意的空灵之境。例如作品中写孤山的文字:“孤山前后,碧波盈盈。风平浪静,一湖深浅无人知。”看似不经意的文字,其实却饱含着耐人寻味的意旨,仔细咂摸,让人回味无穷。
袁亚平对台湾有着深沉的爱,所以,台湾的一寸土,一抹云水相望终相聚,一湾水,一扇门,一堵墙,如此等等,在袁亚平的笔端均是常带感情。普通的田园风光,日常的市井文化,平凡的芸芸众生,在作者的笔下都透着诗情,含着画意,有着独特的一面。不一样的医院,不一样的社区,不一样的里长,不一样的农民,不一样的农会……总之,《云水相望终相聚》的笔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被充分地爱着的台湾社会。
“图文并茂,古今贯通,叙议结合,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情理相融,感人至深。”这是赵洪祝书记读《云水相望终相聚》后的批示,这个批示很有分量,是对袁亚平殷切的鼓励。袁亚平受到如此鼓励,是当之无愧的。
作品3
读张安阳长篇报告文学《朝着太阳走》
张安阳的长篇报告文学《朝着太阳走》(作家出版社(微博)2011年7月第一版)的副题是“曙光缔造者李进巅的风雨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关于企业家李进巅的传记,或者说,是用报告文学文体写成的文学传记。
传主李进巅原名李进宝、小名猛子,1946年2月24日出生于丹东(原名安东)。他的祖籍在山东省沂水县诸葛乡埠前村。李进巅之父李洪书,出身贫苦农家,却上过私塾,不但能背诵古书,还能吟诗作文,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他曾被送到中药铺做学徒,但最后还是同千千万万山东的农民一样,渡过渤海,闯了关东。李进巅父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以及闯关东的人生经历对他性格的形成以及人生道路有着很大的影响。
儿童报告文学作品中这一笔做了很好的铺垫。
李进巅也有自己的“大学梦”,想“到清华大学的摇篮里摇一摇”,但由于父亲贫病交加,16岁即辍学拉车,“走进了丹东市运输联社,成为了一名正式在册的手推车工人”,“继承了父亲留给他的唯一财产手推车,也接过了养活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在丹东市运输联社,李进巅努力工作、刻苦学习,由工人而干部,干得很好。于是,1974年11月,28岁的李进巅,被任命为丹东市委宣传部部长(组长),成为地级市最年轻的宣传部长。他在宣传部部长任上也曾努力工作,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形势错综复杂,他终于难逃一劫,两年之后,他被作为“双突”干部撤职后被请出市委。1977年4月30日,他搬出市委宣传部部长办公室,1978年2月4日虽被丹东市委批准获得解脱,但无论把他分配到哪儿都不被接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联合11个人,共筹到了7万元钱,
著名报告文学于1984年12月8日挂牌成立了丹东市曙光机动车配件厂。就这样,后来成为全国车桥制造著名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的曙光诞生于鸭绿江畔的丹东,诞生于走投无路而又胸怀大志的李进巅和他的11个合伙人的手中。
张安阳在《朝着太阳走》中,不仅描述了李进巅在创办曙光之前的风雨人生路,写他在“文革”中被推到市委宣传部部长位子上后又摔倒谷底的遭遇,写他走出市委大院后艰难的处境,而且更加详尽生动地描述了曙光诞生后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风雨兼程的岁月。诸如,挂靠康华公司险些被卖掉的经历;曙光上市,发行“曙光股票”的曲折经历;在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做“红娘”,曙光准备加入一汽的经历以及被迫“重组三城”的传奇;曙光“蛇吞象”式地兼并老牌国企黄海汽车集团的艰难经历;在美国打官司斗倒假洋鬼子美国柏利莱副总裁王勇的充满传奇和悲壮色彩的经历,等等,既是曙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传奇经历,也是李进巅风雨人生的重要内容。(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