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人们滋长的享乐主义,而村党支部所开展的是评比“好媳妇,好妯娌”的活动。
党支部一班人划分发八个片,每个人分一片儿,对村子里的大小事儿进行管理。
徐迟的报告文学张海娥分管第四区。她有一种“巾国不让须眉”的精神,她与男同志一道,经常超额完成村子里的各项工作。无论家里有多忙,只要村子里有事招呼,她立刻扔下手中自己家里的活计,一阵风儿似的直奔大队部,与男同志一道雷达厉风行地投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了。她常常说:“男女都一样,男人们能完成的事儿,我们女同志一样的要完成。”她的心愿就是: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得要把村子里的工作做好。作为女同志,她常常耐心细致地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求精神文明,讲感恩、讲孝道,讲张家的媳妇如何帮婆婆洗脚、梳头,讲李家的妯娌如何和睦相处。为了村子里的事情,她经常废寝忘食,舍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她与她的同伴们一道为开创了周村文明昌盛的新风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人民群众生活日渐富裕的形势下,村子是适时地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妯娌”的活动。他们根据村子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几个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是否让老人住正房”。
报告文学的写法村子里组织“老年协会”专门深入被赡养老人的家里实地考察,对于不孝敬老人的儿女们,一方面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就利用村子里的舆论工具---广播电台进行宣传。
村支书带领党支部成员,还有老年协会的代表深入农户,在每年的阳历年之后阴历年之前,把所有被赡养的老人都要走一遍。看看老人是否住正房,被褥厚薄情况,看老人的取暧性况,看是床上用品是否干净。还要看看养老的款物是否到位。他们首先让老人对自己的子女做一个评价,说说那个孝顺,那个不孝顺。为了更加细致有效地开展“好媳妇,好妯娌”工作,他们还印了一张考核表,做为评比的标准。对于在孝敬老人上做的好的人,他们利用村子里的舆论工具---广播电台大力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村民提出严厉的批评。
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去年给老人的麦子分量不够,村里的评比人员过去一看,
报告文学读后感就发现:麦子的麦馀子多。张海娥就对这户人家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是第二年这户人家,根本没有把妇女主任的话当回事。他们给老人款物上更加的刻薄了。第二年不但给的麦子少,质量差,还少了二十七斤。村委会知道了此事,村支部就决定利用村子里的舆论工具---广播电台,讲做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孝,是人的一种耻辱,不孝会遭到整个社会的遣责。后来张海娥又多次上门为这户人家做思想教育工作,终于使这户人家从执迷不悟中,清醒了过来。第三年给老人的养老麦子不但质量好,还多出了二十多斤呢。武文奇说:“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的建设,抓住一个解决一个,决不手软。”还有一户人家,老婆婆有三个儿子,
纪实报告文学大儿子去世,孙子多。老人住在老家,可是这几个不孝顺的儿孙,天天给老人送凉饭。冬天也不让老人生火取暧。由于老人经常吃凉干粮喝凉饭,老人就经常拉肚子。老人住的屋子冷若冰窖。一时间的这件事儿,在村子里传的沸沸扬扬,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村子里对这件事儿,不但及时进行了处理,还一天数遍的在喇叭里广播,不但给了这户人家有力的惩罚,另外还有效地教育了全村人要引以为戒。每个人都要孝敬老人,做新时代的文明村民。
以上就是
报告文学作品的有关内容请参考。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