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告文学
人物报告文学有关内容如下:
1、报告文学的中心是写人。
“文学是人学。”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是处于描写的中心位置。
报告文学,也如此。
2、同是写人,目的和中心,却有所不同。
通讯——也写人。但它是以写人物事迹、事件为主;人物要服从于事件。
报告文学——是以写人为主,写事件是为刻画人物服务;报告文学的特点事件只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和背景。
可见,同是写人,目的和中心,却有所不同。
作家理由把通讯写人,概括为“以事带人”,事为主;
把报告文学,概括为“以人带事”,人为主。
3、报告文学写人的个性。
报告文学写人,最重要的是精确地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内涵。这也是采访的核心和重点。
个性是构成文学形象的生命,是人物精神世界的本质表现。
报告文学——必须刻画出人物个性鲜明的文学形象;
小说——可以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的文学手法,塑造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
报告文学——却不同,它只能开掘典型,
长篇报告文学从一个固定的典型人物身上,开掘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这就必须在采访中,把人物独特的生活经历、特定的社会背景、人物生活的种种际遇等,通过科学分析,准确的把握人物的个性内涵。
作品1
铁警真情——记全国优秀警官、河北省张家口市五一路派出所民警陈合利(节选)
杨杨
2007年5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华灯溢彩,金碧辉煌。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陈合利平生第一次走进这里。第一次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第一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以及时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周永康,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等中央首长亲切接见。
那一刻,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欣喜和自豪!
那一刻,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温暖!
30年前,陈合利生活在保定安兴县一处偏远的乡村,
人物报告文学范文一个地图上根本无法找到的圈头乡桥西村。高中毕业后,随着父母在田地里起早贪黑地劳作,和着晨曦的露珠,伴着落日的余晖,或锄草或割麦,或种玉米或摘棉花,甚至挖野菜,挑猪粪等等的农家活儿,他都在经历着,感受着。那时候,日子过得清苦,一年忙碌下来,竟然填不饱肚子,甚至吃不上蔬菜肉类,唯有年三十的晚上,才能盼来一顿饺子。更多的时候,吃的是玉米窝窝,喝的是玉米糊糊。能够穿上一件像样的衣服,更是成了一种祈盼。有时,需要出远门了,或者是遇上相亲找媳妇等等稍微讲究的活动,能够借得一件衣裳,简直成了奢侈的梦想。常常是一身劳动布衣裳穿了又穿,只穿得破破烂烂,左一块补丁,右一块补丁。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看着日渐长大的儿子,看着烈日下晒黑的面庞,还有那汗碱透湿的衣背,父母的心里总是酸酸的,说不出的心疼。多少次,疲惫的父亲坐在田埂上,闷闷地抽着旱烟,静默无语。忽然有一天,父亲想起什么似的给母亲丢一句:不能就这么苦了娃哩。母亲吃惊地瞅着父亲,许久,只是喃喃着:谁让咱是庄稼人哩,能有啥法子呀……
父亲似乎叹了口气。
报告文学怎么写然后,将长长的烟锅头在鞋底上轻轻地磕了磕,说一句:我看让娃当兵吧!
母亲无奈地点点头,一双眼里分明汪满了泪水……
1978年3月的某一天,他应征入伍了。
那时候,还是春寒料峭的日子,天空中,不时飘着雪花。一身宽大的棉军装裹在了他瘦瘦的身上,显得那么沉重,却又是那么的温暖坚实。临到送别儿子的那一刻,父亲和母亲赶到了火车站。一向木讷的父亲只是用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在儿子的肩膀上重重地拍了拍,许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里却噙满了潸潸的泪水。
那时候,母亲忽然哽咽了,硬是将家里仅有的三颗鸡蛋煮熟了,塞给了儿子。
娘——
爸——
他唤一声娘,又唤一声爸,只唤得两眼是泪花,
什么是报告文学只唤得一头跪倒在了父母的身边。
“娃,起来。现在,你是当兵的人了,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啦。到了部队,一定要安心服役。好好干,听首长的话……”
父亲在咛嘱。母亲在拭泪……
从此,他走进了部队,走进了象征和平与绿色的军营,走进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走进了更加火热的国防事业……
转眼间,20个年头过去了,从一名士兵到一名班长,之后又考取了军校,成为排长、连长、营长,直到后勤处长。一路走来,走得坚实而挺拔,走得昂扬而奋发!
多少次嘉奖表彰,多少年摸爬滚打,送走了一批批战友,迎来了一队队士兵。操场上,腾跃着他和战友们苦练的身影;靶场上,回荡着他和战友们射击的枪声;河坝上,淌过了他和战友们抢险救援的艰辛;马路上,留下了他和战友们除冰铲雪的足迹;田地间,洒下了他和战友们抗旱浇园的汗水……
如今,作为社区民警,依然投身在一线,奔走在群众之间……
社区的刘大妈称他是孩子,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田森林称他是兄弟,范小同唤他是叔叔……
作品2
榜样的力量与时代的呼唤(冯海燕)
——评青年作家杨杨的报告文学及其它
冯海燕
文学的力量源于感动,而真正的艺术就是心灵的觉醒。
青年作家杨杨的报告文学《播洒春风暖人间——记焦裕禄式领导干部王永利》(原载《文学界·中国报告文学》杂志2010年6月号9期),犹如扑面而来的细雨春风,清新而滋润,让人倍感亲切。
作品一经面世,便引发了多方关注和社会强烈反响,并且一度荣获“和谐中国”报告文学金奖,以及“中国时代风采”报告文学金奖。这既是对作品艺术魅力的肯定,也是对作品主人公的褒奖!
作为一篇报告文学,能够产生出如此巨大的震撼与共鸣,
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关系在文学日渐边缘化的今天,是十分欣喜的。
《播洒春风暖人间——记焦裕禄式领导干部王永利》(以下简称《播》文),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河北省赤城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永利堂堂正正为人为官,忠诚党的事业,倾心为民的共产党员形象,而且,这种光辉形象必将激励后人,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永久传颂,成为了榜样的力量。(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