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声音”写出来,不管是记者同通讯中人物的对话,还是通讯中人物之间的对话,都可以使受众产生真实感。
我们的目标是:把报纸新闻写得比电视新闻还好看。
(与广电、网络相比,传统的纸质传媒的文字报道有很多的弱点:
1、不如声音、影视报道生动、形象;2、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如画面报道客观、立体。3、由于写作受到文字文本结构的局限,内容丰富的新闻事件只能用一维的文字按照线性结构来陈述,很难展现立体的、多维的新闻事件,因、而不能更全面、更形象、更精确地报道。
举例:《山沟沟回来了大学生》《麦田守望者》
四、关于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
1.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
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
4.对文艺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等词语,一般可使用“文艺界人士”或“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5.对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报道,不使用“亲自”等形容词。
6.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通稿中不应使用“哇噻”“妈的”等俚语、脏话、黑话等。如果在引语中不能不使用这类词语,均应用括号加注,表明其内涵。近年来网络用语中对脏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SB”“TMD”“NB”等,也不得在报道中使用。
7.不要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称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不要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称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不要称作“人大常委”。
8、“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不得称“村长”。村干部不要称作“村官”。
9、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不要写成“检察院院长”。
五、关于采访
(提问)采?手旁,动手要,动腿跑。访,言旁,张口问,动脑想。
新闻不是想出来的,不是编出来的,要靠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中发现,采集。
“采访”一词,早在1500多年前古书上就开始使用。在古代,是指史官们搜集历史资料、各类情报所进行的活动。到了近代,随着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出现,有了专职记者,“采访”一词,就成了新闻工作者的专门术语。
我们现在讲的“采访”,就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采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工作。
六、关于新闻的定义
(一)新闻定义新论:新闻,是最早传播的大众关注的新鲜重要的事实信息。
1、新闻是信息之一种。
2、事实信息才是新闻。
3、新鲜重要的事实才是新闻事实。
4、大众关注的信息才是新闻。
5、最早传播的信息才是新闻。
(二)从传播学看新闻写作
从传播学讲,新闻记者是信息传播者。
新闻写作,按照传播学的原理,属于信息(信源)编码过程,即“按语法结构、章法结构及写作技巧等规则,将文字编排成表达一定新闻内容的文字序列”。
1、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它要实现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即事实)转化为对应的符号(即文字)。文字再现能力,就是再现事实的准确度、清晰度、时效度、可信度等,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播效果。
2、经过新闻写作所传递的信息,已不是原始的自然信息,而是新闻信息,包含着记者的主管能动性,即记者的选择、立场、观点、分析能力、表达技巧等。
七、关于新闻语言
所谓新闻语言,是相对文学语言、外交语言、文牍语言、计算机语言而言的。
什么是新闻语言?根据大众传播学的原理,可概括为:新闻传播是媒体与广泛、分散、隐匿的受众为传递最新的、真实的信息而进行的“对话”。这种“对话”,就是按照传播学的术语即编码、解码的互动,必须遵从合作的原则,使受众在解码时尽可能多地还原出记者的意图来。新闻语言就是这种文字符号的编码方式。
新闻语言“三非”:非公文,非文学,非白话。
“非公文”,大众传媒的民主特质,要求语言的平等性,而非指令性。
“非文学”,文学语言的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
“非白话”,生活的粗糙,乏准确。
(一)准确是新闻语言的核心。
新闻界历来把“准确、准确、再准确”奉为写作格言。(如:《麦田守望者》)
新闻语言以“准确”为基石,要求笔下所写出的与实际存在的形神毕肖。而文学语言恰恰要求“不肖”——即“不模写自然”,要求比实际存在更好、更有艺术感染力。前者强调发挥洞察力,观察力和再现现场场景的能力;后者强调构思技巧,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不能写出“半是文学创作,半是新闻事实”的稿件来。
(二)新闻语言要求简洁、鲜明、生动
新闻语言应该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要求具有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和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即:准确、简明、鲜明、生动。每句不超过17个单词(14岁孩子的智力)。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即传播者的意图应该是相对隐蔽的,新闻语言还要做到在解码时不致使受众产生被人强迫的感觉而加以拒斥。(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