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汉代把“辞”与“赋”统称为“辞赋”。其实二者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性质不同的文体。“辞”是一种可以歌唱的韵文,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叫“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楚辞”抒情性强,富于主观想象,形式上比较自由,句式与篇制长于《诗经》,句中或句末常常运用楚方言“兮”字作为语气词,又称“骚体”。“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至汉时则成为一种特定的体制,它虽对楚辞有所继承,但散文因素多于诗歌因素,与“辞”已稍异。所以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辞”即指骚体《楚辞》,宋玉等一批作家虽“好辞”而以“赋”见称,可见宋玉等作家已由辞家进至以写赋名世了。据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指出,“辞赋”的主要特点是“铺采摛文”,应注重辞藻、音律,抒情写志亦应兼及。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说:“骚与赋句语无甚相远,体裁则大不相同。骚复杂无伦,赋整蔚有序;骚以含蓄深婉为尚,赋以夸张宏钜为工”。大抵说明了辞赋的特质。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