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这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以夯实自己的文化台基,这是写好诗歌的先决条件。考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养,是写不好诗的。有时即使写了出来,也根本就不是诗,如把例1写成“老鼠把粮仓的门推开了/黄鼠狼把鸡窝的门推开了/狐狸把葡萄园的门推开了/狼狈把家畜的门推开了”,这成了纯粹的打油诗,不但没有诗味,而且粗俗不堪,令人厌烦。
2.必须有较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凸现诗歌中的意象。诗贵于想象和联想,诗人往往由对现实的感悟(或体会、感触、感想等)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能给人一种启迪,开启人的心灵。这样才能把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好,便于抒发情感,完成审美愉悦。如江苏省盐城市有位考生以《天空让我陶醉》(2004年)为题,写了一首诗歌:“揭开,画家的油布;/翻动,清香的书页;/掀起,黑夜的帷幕。/江河湖泊,潺潺小溪,/无处不见,你的身影,/天空——你让我陶醉。/你是完美的化身,/探长风吞云吐雨,/望大地若拥若去。/心胸广博,容世间万物,/神情平静,育芸芸众生。/云本是你的瑕疵,/雨本是你的血泪,/你收纳阴沉无助之云,/再聚集滋润万物之雨,/给大地万物一次洗礼,/冲去阴暗,留下美丽——/给人间的词汇添上一笔,/不见暴雨,怎见彩虹?/你让不完美渐趋完美,/你让完美尽显魅力。/……”原诗较长,这里节选诗的前半部分,小作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十分丰富,能想象出“云本是你的瑕疵,/雨本是你的血泪”这样优美的句子,并且使感情升华“你让不完美渐趋完美,/你让完美尽显魅力。”读这样的诗,的确能够让人陶醉,得到美的享受。
3.要在语言的训练上下功夫。诗歌语言必须要含蓄凝练,这样越咀嚼越有味道;还必须生动形象,特别是一些抒情性比较强的诗歌中更是如此,这就要求考生要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语言的活力和激情。如以“承诺”为话题(2004年陕西省中考作文),有位考生以《门锁的承诺》写道:“我来自千锤百炼,/我出于精琢细雕,/我处身若市门庭,/我把守一方平安。/有家的地方就有我,/我就是把小小的门锁。/我虽小,/但却有绝对不小的承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是我做人不变的准则;/兢兢业业,矢志不渝,/是我心灵永远的求索。/有谁见我小小的门锁/贪图享乐而工作丢链?/为了信守我不变的承诺,/我将心抽象成一枚/红玫瑰钥匙儿,/敬献我心爱的主人保管,/而我与他穿越时空的爱恋,/也由此上演。”这首优秀的考场佳作,表面是在写锁这一意象,而实际上是在写人的优秀品质。全诗语言凝练,节奏感强,想象力和联想力丰富,显示了考试比较扎实的文学基本功。
另外,现代诗歌和古诗词夹杂在一起阅读(如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中考题)、和白话文混杂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如济南市课改区中考题、北京海淀区等),也是今年出现的一个亮点,限于篇幅,不再作具体的分析。总之,中考透露出的这一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中学生诗歌创作
现代中学创作诗歌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较之五年前中国的语文教育很少重视学生诗歌创作能力,在高考中文体的选用方面往往是极其排斥诗歌的.用韵《诗经》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起点。《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棉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压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用韵规律在《诗经》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对韵律的追求,如《采薇》的最后一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中使用双声叠韵,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全诗中得到完美的结合。中国传统诗歌具有很强的音律感。这种音律的美感沿发到屈原《离骚》中,带有楚方言的“兮”是对《诗经》的“兮”的用法的发展。以及后世的李白的诗歌对韵的自然把握。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空际流。
楼,州,流为韵。
中学生对诗歌韵的把握容易走如盲区--为韵而韵。仅仅从韵方面来构件诗歌并不能达到“诗言志”的目的,反而会陷入结构主义的形式化的误区。学生能从他们较为单纯的心灵去观察这个世界。而一开始作诗便成了“带着脚拷跳舞”的出生牛犊。老师应丛大的范围知道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文学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学生的感性成分也许会偏重些。但是把握好这种纯真的感性而不是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由于现代诗歌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脱离得很远,学生在高中时被唤醒的“诗”的意识,对他们以后的文学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代诗歌较之古诗在韵的方面要求松散,这也是很多诗令人费解的原因。
文体
诗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学生诗作中常有议论诗和叙事诗、抒情诗三种,也会有三种诗体的综合。但学生很多的诗其实是叙事文的一种变相,很多只是将叙事文分段变成了诗。在很多方面诗文的界限并不是绝对,诗可以入文,但是诗对文的结构是很难把握的。学生长久学习的都是议论文和叙事文,而叙事文往往成了他们眼中“诗”的前身。诗不仅仅是对叙事文、议论文结构上的改变,同时强调对韵律的运用。
心灵片断
诗注重对情感的表露,从表象揭示内层的涵义,从而上升为人类普泛化的感情:爱,恨,追忆,死亡,生之意志。多数诗人的创作离不开人类共同的母题。
冰心有一句诗是: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关于母亲的诗或歌,总是特别感人.无论你是不是在母亲身边,都希望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可以在忙碌的时间里,和疲惫的心中,找一个空间装下父母.因为他们倾尽一生,付出了他们所有的爱!在学生们的练笔中会时常出现\"母爱\",\"父爱\"的主题。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人在生命的印记上留下了一首诗。
同样很多学生的诗中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例如葛雪娇的《水》中有三句“歌与天空的水,在柔和的乐声中,绕上我们的指间”可见其中的意境如此美妙,她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内心的真挚情感自然流溢。张阿凡的《冬》中对生命意志的肯定和追求从而可以看出他乐观向上的心灵。“你们怒吼吧怒吼自由被禁锢……你们挣扎吧挣扎着逃出这牢笼挣扎着改变这命运”从心来探索灵魂的声音。这是当代中学生写诗可喜之处,
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