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但是必须废除讽刺的用。”他还说:“如果不是对于民的敌,而是对于民自已,那么‘杂文时代’的鲁迅,也不曾嘲突和攻击革命民和革命政,杂文的写法也和对于敌的完全两样。对于民的缺点是
需要批评的,但必须是真正站在民的立场,用保护民、教育民的满腔来说话。如果把同志当做敌来看待,就是使自己站到敌的立场去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这些话应当作为我们杂文作
者的座右铭,牢记心中。
其次要注意真实。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不真实的讽刺会变造谣和诬蔑.
【山东·泰安】记忆中的五岳至尊——泰山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说:“它所写的事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
的……现在给它特别提一提,就是动。”在《论讽刺》一文中又说:“非写实决不能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污蔑而已。”这应是我们写杂文时运用讽刺的一
个基本原则。但这里所谈的真实,也不可作机械的理解,又如鲁迅说的:“不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比如:“心不足蛇吞象”,“蛋过手小一圈”,事实都是不可能有的,但那种工于算
计、永不满足的贪心确实有,这种夸张的讽刺却很功地表现了那些的贪心。
至于幽默,要注意防止陷入油滑。
杂文:简谈什么是人类的文明爱情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油滑是创作的大敌”,这是很衷恳的。他还在《朝花夕拾•后记》中说:“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麻也一样。”
四、语言明快,笔调活泼
杂文的语言要求尖锐泼辣、雄辩深刻、幽默含蓄,简洁明快、生动活泼等等。
在语言方面,鲁迅的杂文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鲁迅先生的杂文中,有民间语的运用,语格言的穿,语、句以及重迭、对仗、排比句式的精心安排,都达到了浑然天、妙趣横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
深广的哲理的内容。比如鲁迅在《三月的租界》中,对张桥的所谓“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的论调给予了深刻的剖析,
鲁迅杂文他一针见地指出:“如果在还有‘我们’和‘他们’的文坛,一味自责以显其‘正确’或公平,那其实是在向‘他们’献媚或者替‘他们’缴械。”这里没有漫骂,没有恐吓,仅寥寥数语,就把张桥实际是本帝主义和民动派“献媚帮腔”的真而目揭露出来了。再看鲁迅的《“硬译”
与文学的阶级》中的一段活:“自然,‘喜怒哀乐,之也。’然而穷决无开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林的。”这段批驳资产阶级文字,有叙述,有议论、含蓄、幽默,朴实易懂,比起平板的说理和象的驳斥,显然生动有力得多。
学习语言不外三个途径,首先从丰富多彩的群众语中学习和积累,
廉政杂文其次是学习古语言中许多有生命力的浯言,再其次是向外来语学习。要像秦牧所倡导的,在建立材料仓库的同时还要建立语言仓库。
在杂文写作中,许多常常用典故来加强作品的论辩力的文学。典故用得好,不但能给以知识,还能增加杂文的艺术彩,也使说理更有力。但运用得不好,则不但画蛇添足、为累赘,有时甚至造晦涩难懂.典故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作者在具体选用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切题。那种不管与主题有无关系,只是东拉西扯地用典故的做法,是写杂文的大敌。紧紧围绕主题选用恰当的典故,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二是要推陈出新。推陈出新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做到死典活用,不要只做简单的类比或照搬历史的陈迹。如鲁迅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是这样用典的:“看《红楼梦》,觉得贾府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
王小波杂文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马粪”。这段文字,一石投二鸟:用贾
府影射民,以焦大影射“新月社”,并在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议论:“这就是文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究竟比贾府高明,现在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这句话又赋予了焦大骂贾府的新意:为旧三“明”主义(民)效劳的文学士要比贾府里的焦大更可恶。
三是用典还可以指出其含义的不足,
且介亭杂文或补充,或正义,或借题发挥,或其意用之,把典故用活。鲁迅在《谚语》—文中,对“各个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霜”这句格言进行了阶级分析:“这乃是被压迫者们的格言,教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面对于压迫者来说,这句格言却另有一番含义:“所以被压制时,信奉着‘各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霜’”了。鲁迅把两句话各改一个字,就把那种失势时奴十足,有权势无所不为的物的脸谱,分明地勾勒出来了。
例文:
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
许多事情总是想象比现实更美,相逢如是,离别亦如是,当现实的情形不按照理想的情形发展,事实出现与心愿不统一的结局时,遗憾便产生了。遗憾可以彰显出悲壮之情,而悲壮又给后人留下一种永恒的力量,也许生活带走了太多东西,
经典杂文可是却留下片片真情。有过遗憾的人,必定是感觉到深切的痛苦的人,这样的人也必定真实的活过,付出过最真的心,用自己的行动演绎过至真至纯的情感,令人心动和感慨。
错过的一切如同错过的时光一样,无法找回,只是错过一点点,就会错过太多,或许还会错过一辈子,留下终身的遗憾,有时我们本可以轻易地拥有,然而却让它悄然溜走了,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半生缘》,不否认男女主人公是真心相爱的,但命运与缘分的捉弄使他们各奔东西,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见,痛苦万分,追悔不及,只剩遗憾,也许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两个相恋的人不能牵手一生一世,但是正因为有了遗憾,那份情义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既浸入骨髓又超然永恒。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如若他们真的走到了一起,朝朝与暮暮,
韩寒杂文相伴一生,白头偕老了,那又何来千古绝唱的凄婉?(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