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杂文
下面是几篇廉政杂文:
杂文1
畏法度者最幸福
单位新办公楼建成后,内部需要进行装饰。在研究备选方案时,一幅书法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贝”字上方横着一把大刀,构成一个硕大的“贪”字,形象逼真,令人震撼,给人一种特别的视觉冲击力。作为廉政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寓意不言自明: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巧合的是,那几天,杂文精选“贪”字上头的这把刀竟“砍”在了我以前所在单位的三位同事身上。原来,三年前,上级某业务部门给我原单位下拨了一笔专项资金。面对诱惑,我那三个同事起了贪婪之心,套取20余万元以虚假手段列支后私分。近日被群众举报后,被检察院抓获。
因为曾经是同事,曾经在一起工作过十几年,他们“摊上大事了”,我自然特别关注。过去与他们在一起工作时的点点滴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大学毕业、高级知识分子、市级人大代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殷实小康之家……一切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转眼间就要结束了,可这又怪得了谁,谁让他们忘记了“贪字上头有一把刀”呢。既贪了,就要承担被“刀”砍着的后果。
“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
鲁迅杂文纵观一起起腐败案件,犯罪人大多具有攀比、贪婪、不知足的影子。事实上,“那些因贪图更大的利益而把手中东西丢弃的人是愚蠢的。”我那三位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同事,在我们县城里虽不是特别光鲜,但和普通百姓比起来也算是很好的了。走到这一步只能怪他们自己“心动于微利之诱,目眩于五色之惑”和“不畏法度”了。一个“贪”字,既让他们失去了事业和自由,也让他们的家人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与烦恼……
还是让我们铭记邹韬奋先生的告诫吧:“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
闲言碎语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奔波在人生舞台上,穿梭于滚滚红尘中,难免有财、权、色、利等各种诱惑,这就要求我们时刻牢记:“贪字上头一把刀,畏法度者最幸福。”
杂文2
唯一的办法就是别去碰它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半满的米缸,白花花的大米太有诱惑力了,本想吃个大饱就走的老鼠不想走了。它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已膘肥体胖的老鼠却再也跳不出去了。
老鼠未能抗拒半缸大米的诱惑,未能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我还是我、亦不是我最终想逃生时为时已晚。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埋藏着一颗贪婪的种子,只要有养分供给,便会伺机生根发芽,疯狂地填满整个空间。人有时候就像那只老鼠,因为贪婪犯傻。
其实,诱惑是一种借口。著名主持人杨澜采访崔永元时问他:“你曾经遇到过的最大诱惑是什么?”崔永元回答得很干脆:“钱,走穴。有人让我给楼盘剪彩,最高价开到了一剪子50万元。”杨澜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去呢?”崔永元回答说:“我觉得我抵制不住。我是没法抵制自己的一个人。所以我想,一旦我爱上了剪彩之后,谁都拦不住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别去碰它,别沾这个事。”
守得住诱惑,是“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精神境界。一剪子50万元的诱惑,崔永元守住了。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不可避免遇到很多诱惑,所以必须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净和警觉。
梦牵红楼,魂绕黛玉“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既然如此,何必为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呢?明代洪应明说得好,“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附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圣人云:“欲望大奢者,失望亦多。”对欲望满足的过分要求,
也许这才是开始其结果是使自己成了欲念的奴隶。所以,要用淡定的心境抵制诱惑。躁动不安与宁静致远,取决于自己的心。赵朴初先生说过:“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欲望是陷阱,贪婪是浮沉。佛家有语:一切皆由贪念起。追求名利永远没有尽头,人总会有觉得尚未得到的东西,这就像一个人独自品尝难消的空虚,是内心的寂寞。这种寂寞往往更难以消除,这便是诱惑陷阱的诱饵——在寂寞中空虚,在寂寞中浮躁,在寂寞中迷失……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诱惑,
寂寞的欧洲杯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当今社会,诱惑无处不在,稍不留神,便会被欲望吞噬!尤其是一些手中握有权力的官员,如果抵御不住诱惑,便会掉进享乐主义的泥潭,逐渐蜕变为腐败分子。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诱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辩证看待“能官”与“强官”
官员有清官、贪官、勤官、庸官、能官、强官之分。贪官不好,老百姓恨,
道谢也是一种涵养庸官也不好,老百姓怨,这几乎是没有疑问的。然而,清官、勤官、能官是不是就一定好,一定为人民所乐于接受,为人民所欢迎的呢?这也不一定,需要具体加以分析。
杂文3
“能官”与“强官”也要“廉、勤”
一个官员,如果仅仅清廉,而在其职位上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这样的“清官”人民不一定需要,不一定欢迎;同样,一个官员,如果仅仅勤勉,而政绩全无,其管辖的地区、领域,多少年“山河依旧”,无任何改变、发展,甚至人们的生存条件还越来越恶劣,这样的“勤官”人民也不一定需要,不一定欢迎。
至于“能官”、“强官”,其不仅“勤”,
【山西·平遥】千年一叹古城凄凉而且有抱负,有才干,有胆略,常被人称为治理一方的“铁腕人物”,其治下的地区、领域,往往是一年小变样,三年、五年大变样,人们自然欢迎和乐于接受这样的“能官”、“强官”。(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