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演讲:精神与生命同在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么一所中国著名的大学中山大学,可以说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一个大学,但是我没有这样的荣幸,能够在这里读书,所以我很羡慕这里的同学们能够在这所著名的大学,而且还是在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所大学里读书,我认为你们很幸运。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恐怕今天作为亚运讲坛第五讲,更重要的还是传播一种奥运精神,怎么样通过努力,让我们明年的亚运会也像北京奥运会一样,能够办得非常成功。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精神与生命同在》。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到我想讲的主要内容,希望用精神为主线,给大家阐述一下怎么样从运动员、从小时候开始打球的梦想,再到剑桥的毕业,以至于现在的工作的历程。今天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我的运动生涯、转型,还有我的奥运缘,也就是我的奥运情结。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的运动生涯了。在座的各位老师,还有同学们,可能不一定很陌生,相对还是比较知道,通过媒体知道我成长的过程,但是从我来讲,恐怕是有这么几个主要的点。让我总结就是性格即命运,这就是说从你这个人的性格,就可以产生你巨大的人生变化,或者是一种人生的起点,从不服输。自己有这样的一种自信,即使在打球时不被别人看好,没有人认为我是打乒乓球的天才,也没有人认为我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我的身高好像不具备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但是作为我来讲,个子高低这是父母给的,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证明自己,不一定是你的客观条件不好就决定你不成功。
我5岁开始打球,父亲是我的教练,他也是乒乓球运动员,我9岁进入河南省队,作为集训的运动员。可能大家对中国的体育体制还是比较熟悉的,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再到国家队,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或者是奥运会的冠军。但是,恰恰由于身材的问题,在我10岁时,虽然我已经拿了很多河南省的冠军,同年龄组我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但是更多的教练当时认为因为我身高的问题,认为我没有任何的发展前途和培养前途,所以将我拒之门外。
下面就是我怎么样克服先天的不足了。在这一点来说,作为我来讲,恐怕是实力,就是在那个时候你只有通过自己的实力,通过你的比赛,将对手打败,你才能够证明自己比别人强。那么,这个实力是怎么样积累、怎么样训练的,这是更为重要的。对我来讲,没有其他更多的办法,只有通过苦练,增强自己的本领、增加自己的实力,才能够证明自己。
我曾经这样说,好在我是从事竞技体育运动,这还是比较明确可以说你是冠军还是亚军,不行的话比赛场上见,所以我觉得我比较幸运的是从事竞技体育,而且是比较明确的有冠亚军、有输赢之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实力的增长,通过比赛检验,最后还是用成绩说话。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非常的苦,那时的训练,比如说最残酷的一段时间有4年左右,每天我们的训练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然后开始跑步,我当时是跟我的队友一起,他们都比我大六七岁,个子也比我高,但是我们跑步的时间和长度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那段时间非常艰苦的训练,也没有我后面的这些成绩,我相信任何的付出和你的收获是成正比的。
我的体育成绩,逐渐崭露头角,13岁开始打败一些世界冠军,包括国家队的一些老运动员。按照道理来讲,进入国家队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成绩。我已经打败了这么多冠军,也拿了全国冠军,而且是成年组的,但是恰恰对我来讲又是一个例外,包括国家队的教练在内,还有其他各个省市的教练,仍然对我有很多的问号,觉得她是第一次比赛,别人是不适应她、不了解她,她是蒙的,她多打几次就没有戏了,不是她有实力,而是因为别人对她不熟悉。所以对我也是一个例外,即使拿了这么多成绩,包括青年组5次大循环中拿了4次冠军、1次亚军,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青年队的运动员还有先我进入国家队的。我就觉得凭什么,我的成绩这么好,为什么偏偏国家队的门槛对我邓亚萍这么高,所以很不服气。
我希望能够继续地证明自己,但有一点,只有用成绩、用你的实力才能证明你自己,所以还得继续努力。这是在进国家队之前我的生活。
直到进入国家队之后,以及包括在退役之前,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打球。进入国家队之前我曾经有一个小故事,我这么一个成绩出色的运动员,也有很大的争论,这个争论在教练组里形成了3次专题的讨论,到底这个人行还是不行,说她不行但是球打得挺好,说她行呢个儿又这么矮,如果打欧洲人怎么打啊,欧洲人人高马大的,弧圈球怎么打啊。当时女组的主教练张燮林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们认为邓亚萍的个子矮、没有发展前途、不好打欧洲人,但是我有另外一个看法,因为她个子矮,所以她看球都是高的,所以她就敢攻。很多人可能看过我打球,是不是我攻得很厉害呢?没有防守,只有进攻,因为在我看来全部都是机会。
从这方面来说,张指导就是用这样一个理由吧,说服了其他教练。我也就这样进入了国家队。不到半年的时间,也就是5个月,我和乔红合作,我们俩第一次拿了双打的世界冠军,那个时候我16岁,也是当时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打了这么多年球,16岁拿世界冠军,到我24岁退役,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一,可以说该拿的冠军都拿了,所谓那个时候的大满贯。
每一个运动员都会考虑退役之后怎么办,很多乒乓球运动员都选择了出国打球,但是我只选择了为中国打球、为祖国打球,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仍然留在了国内。
下面我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场比赛,当然很短的一场比赛。我认为这应该说是最经典的一场奥运会的决赛,1996年奥运会我和陈静的女单决赛,时间不长,大概一分多钟,请看这部短片。
我想重点给大家讲一下这场球。这场球可以说是我难忘的一场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起伏,一开始我20领先,最后打到22,最后是第5局的决胜。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在比赛前,因为我和萨马兰奇主席有一个约定,在1995年时我跟我的教练张燮林被邀请到国际奥委会访问,当时他跟我讲希望在1996年奥运会上为我颁奖,而且非常的板上钉钉。我和萨马兰奇的友谊追溯到1992年,我第一次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我和乔红决赛,已经打了两局,老先生还没有来,结果让我们停一停。最后萨马兰奇来了,我们的决赛也打完了。这次奥运会决赛他说要来,也吸取教训早早来了,在我热身训练时已经到场了,我们的领队就跑过来跟我讲,小邓,你外公来了。我当时说谁是我外公啊?因为人在集中训练,没有心思想别的。回答说是萨马兰奇啊。在比赛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前面两局打得非常顺利,第3局打到15平,当时亚特兰大球馆决赛门票基本上都被中国人买断了,要不大陆的,要不台湾的,陈静是湖北选手,1988年曾经代表中国取得了奥运会冠军,我是1992年。从我们个人之间来说,意味着谁拿第二次奥运会单打冠军,我们又分别代表不同的地方。其实优秀的运动员就会捕捉这个机会,当我们打得顺时希望快一些,在不顺的时候希望打得慢一些,从中找机会。这时恰恰给了陈静一个喘息的机会,打到第3局的15平,我们休息了几分钟,场地安静之后我们重新进行比赛。(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