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发展畜牧业是粮食主产区农民致富最现实可行的项目选择。我们要以曙光集团通江口工业园进驻我镇为依托,牢牢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镇、村、户、企联动,实现畜牧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举全镇之力建设畜牧小区,引导养殖大户到畜牧小区重点发展生猪和肉鸡饲养。大力加强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搞好防疫灭病。到2015年,要创建省级标准化畜牧小区5个,市级10个,县级25个,养殖大户力争达到1500户,生猪和肉鸡的年饲养量分别达到60万头和1000万只。
3.“商贸活镇”战略
无商不活。商品的大流通和人员的大流动以及人口的聚集是一个城镇最明显的标志,只有商贸活跃才能吸引人员往来,凝聚人气,增添地区魅力。今后五年,我们将采取市场建设和城镇开发“双轮驱动”措施来促进通江口的商贸发展。
(1)建设标准化市场,逐步完善市场功能
孤榆树大集的设立结束了原通江口地区没有集市的历史,经过短短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成为周边百姓购物的首选场所。但大集目前还是露天交易,场地设施条件简陋,摊位摆放混乱,功能很不完善。“十二五”期间,党委、政府将通过招商的办法,吸引民资建设标准化市场,做到行商归市,坐商归店。新市场实行封闭和半封闭相结合,能满足全天候交易的要求。商品摊位要实行分区管理,交易日也要从现在的每月农历一、三、七向隔日集和每日集过渡,逐步将孤榆树市场建设成昌西南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综合商品交易中心。长岭子大集也要在现有基础上加以规范和改造,成为我镇商品交易的次中心。
(2)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城镇街区是一个地区的窗口,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形象。通江口的城镇建设历史欠账很多,这和通江口在全县的地位极不相称。过去的五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小城镇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孤榆树中心城已初具雏形。未来五年,我们要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孤榆树中心城,同时兼顾现政府驻地、长岭子和小房身等区域的发展,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公厕、甬路、暗排、绿地和文化休闲广场,增设路灯和垃圾箱,栽种景观树和花草,做好城镇的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工作。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逐步实现孤榆树中心城和镇政府驻地同城化,变昌法公路为我镇的一条街区道路和景观路,将小房身至长岭子沿线打造成新兴的产业大道。
4.“文化名镇”战略
无文不兴。只有科教、文化事业的繁荣才能为地区发展带来持久活力。通江口素有“鱼米之乡”、“辽河明珠”的美誉,“通江晚渡”作为“昌图八景”之一在辽北久负盛誉。辽河船运文明历史的沉淀,使通江口孕育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待我们的发掘、传承和弘扬。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镇
“十二五”期间,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启动长岭子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和通江口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教学楼建设,切实建好两个九年一贯制学校,认真抓好“春晓工程”和“校安工程”,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不断强化校车管理和校园安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实现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通过抓科技培训和中小学教育,为整个社会和本地区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2)发掘弘扬通江文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通江口狗肉”、“通江口鲇鱼”、“老烧锅白酒”等水乡风味的饮食文化,展示了通江口人的聪慧、质朴和水乡文化的深邃内涵。“广源达”、“泉胜涌”、“德兴广”、“广昌益”、“翠发合”、“天益大”、“怀德润”、“恒丰义”、“德源庆”、“公发源”、“仁发合”、“公合益”等等无数的老字号也印证了通江口当年商贸的兴盛和繁荣。党委今后要加大保护和挖掘力度,做好通江口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承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对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通江口地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打造通江口文化品牌上做文章。
从今年开始,省政府提出的辽河生态治理工程,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辽河两岸、大堤外侧栽花、种草、植树,全面恢复原生态。这对我们通江口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良机,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不懈的努力让辽河通江口段成为一条生态河、景观河。要再现“通江晚渡”胜景和通江古城的繁华,把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力打造旅游胜地,让旅游业逐步成为通江口的重要产业乃至支柱产业。
(二)以关注民生为基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通江
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县委确定的社会事业建设目标,加大民生工程推进,全面落实好各项民生工程。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切实保障低保户和民政优抚对象的待遇全部兑现,开展农村低保边缘户危房改造工作。着力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继续把群众关心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用水、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文化设施建设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跑项目的力度,用争取到的资金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教学环境,巩固“普九”成果,控制中小学辍学率,积极发展素质教育。整顿规范幼儿教育市场,继续强化校车管理和校园安全,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化科技培训和推广,以科技引领和支撑各项产业的发展。
壮大文化产业,弘扬历史文化。全面完成镇、村两级文化网络的建设任务,不断完善我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室、文化广场以及农家书屋的创建标准和活动水平。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搞好电影下乡公益放映,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农民健身工程。
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管理水平,全力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夯实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基础,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