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一、研究目的
我国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已有数十年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健身强体的意识在逐渐增强,社区体育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现实中我国城市居民社区体育状况则令人甚忧,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使众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压力面前成为“亚健康者”,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社区体育已经成为诸多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因此,研究如何发展社区体育对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都加大了社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据笔者对上海市10个街道的54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活动点86人,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通过调查也表明,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尚不成熟,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存在着三缺现象,即缺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参加者、缺体育设施,这些因素影响着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二)上海市社区体育状况的调查结果
1.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动机调查结果
通过对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活动动机的抽样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在社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一,从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96.62%主要是为了增进健康;86.67%主要是为了康复锻炼;81.49%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67.88%主要是为了健美体形;11.33%主要是为了其他方面的动机。不同的体育动机就会有不同的体育需求。
2.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
(1)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活动的频率与时间
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是判定是否是体育人口的重要的条件,上海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总体程度相对较高,说明上海市居民的健身意识较强。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体育作用认识不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或只偶尔参加。如每周偶尔1次或不参加锻炼的男性居民为15.70%,每次锻炼不足30min的居民为7.90%,而每周锻炼在3次以上,锻炼时间每次在30min以上的男性又高于女性。在本调查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次数多数集中在3-5次,占46.47%。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92.1%,其中每次锻炼时间30min-60min的人数最多,占45.53%,其次是60min-120min的人数,占33.37%。
(2)社区居民喜欢参加的健身活动项目
上海市社区居民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武术、健身操、舞蹈类、健身器械、跑步等项目(见表1)。不同的性别和年龄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也各有侧重,其中男性居民选择太极拳、健身器械、球类、健身功法的比例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居民倾向于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挑战性的项目。而女性则在太极拳、舞蹈类、健身操等项目选择上明显高与男性,说明女性居民倾向于传统的能体现女性阴柔之美的、富于表现力的、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的项目。不同的年龄层次,在项目的选择上也有很大差异,如低龄居民参加跑步、舞蹈、球类体育活动的较多;而高龄居民则大多选择长走、散步及武术和健身功法类项目,充分反映出项目的选择与身体机能差异,心理要求和个性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融健身性、娱乐性、保健性为一体的项目,成为社区居民十分喜爱的锻炼项目。尤其是太极拳,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受到46.49%的社区居民的青睐。
(三)影响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分析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影响其发展进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社区体育资源整合不够
目前,上海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与其他部门沟通联系不够,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社区仅片面强调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健身活动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而忽视了社区与学校、企事业等其他部门之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由于社区“条块管理”的方式束缚了社区体育资源动员和操作协调,难以发挥社区居委会对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作用。社区居委会缺乏权威和手段,社区健身活动的组织发展艰难,现有的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大部分社区的运动场馆设施偏少,社区体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合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学校与社区组织在体育资源整合的协调不顺畅,导致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也不能与社区有效共享与利用。
2.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紧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社区开展非经常性体育活动所用经费来源渠道虽说是多元的,但大部分社区所用经费还是由政府和体育局拨款补贴,单位出资和社会赞助的比重不大,而其他渠道筹款的比例更小。有些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主要还是由区、街道、居委会筹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健身活动以无偿或低偿服务为主,自身积累能力较差,维持正常运转比较困难,加之政府对社区健身活动的投入相对少、并且都是公益性的。以致于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3.社区体育指导力量薄弱
据访谈了解,目前上海市社区体育的指导员和志愿者结构、整体素质与社区体育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志愿者人员主要是由街道办和居委会的人员兼职,大多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社区健身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专门培训,不能很好地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体育活动和进行指导服务,服务质量也不高。目前大多数社区健身活动的志愿者人数不足,缺乏骨干性组织和骨干队伍,且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据上海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有1万余人,其中高级仅占1.7%,中级约占8.3%,初级占90%。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30岁以下的占15%,30—40岁的占28%,41—50岁的占42%,50岁以上的占26%,其中61岁以上的占9%。从总体上来看,社区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另外,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不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占13.8%,没学过体育专业的占28.5%,其中,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的比例更低,在职人员34.5%,非在职人员65.42%,获得登记称号的比例很小,仅占15.8%,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占53.13%。说明现有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体育专业培训而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4.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单调
据对虹口区社区调查,目前社区体育活动项目以社区简单器械类、拳操类、舞蹈类为主。(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