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通过阅读道家的著作,大有感悟,发现:“同样为人处事,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申不害、韩非)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反而能强,柔则是至刚。把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处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读到过里、想到这里,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
……发现了作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现实意义:
回想自己刚毕业的时候,确实是够得上直率、诚实,随着岁月的增长,人确实平和了许多,可是和曾文正公比起来,显然遇到得挫折还是太少,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思考“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啊,当你肩负数万人的生命,乃至整个国家的责任,当遇到挫败,昨天的部属变成冰冷的僵尸,当苦战几年的战士饿着肚子苦战凶悍的敌人……没有各方的支持,战场上步履维艰,白白付出很多不应有的牺牲……其中经历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同身受,非时代纷乱无以成就这位“中兴名臣”,非大挫折、非大挫折后的反省他无以达到他人生的新高度,以至后世的楷模。
但是,我们一定要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才可以明白那些道理吗?引用钱满素为房龙的《人的解放》题序:“知识就是力量,但无知同样也是力量。当千百万民众被无知与偏执驱使时,他们干的蠢事还少吗?虽然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已经记录在案,本可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诸多原因中,知识的不够普及至少也是一种,有多少人能天天坐在图书馆中去研读人类的文字积累呢?理论玄妙得高不可攀,历史悠久得令人生畏,知识浩瀚得一望无边,理论注定是极少数人的专利。
书籍是我们人类经验、阅历、挫折、挣扎、领悟的记录,我们不需要亲身经历所有的这些,就可以从书中领悟一样的东西,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有张力,这是只有人类才能享受到的文明的奇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等待呢?赶紧去读书吧!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3
过去仅知道曾国藩是一个刽子手,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历史书上把他定性为因循守旧的顽固派,维护封建纲常,仁义道德的卫道士,所以在印象中曾国藩是一个干瘪的枯木老头。然而他的思想却影响了国民党、共产党的最高领袖,他的门生故吏遍及清朝,他的思想甚至影响三湘大地数百年。读过关于曾国藩的几部书后,渐渐感到曾国藩身上捆绑的不仅只有仁义礼智、及忠字当头的迂腐,他自中国文化中汲取的还有上下五千年的精华。
一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有一篇轶事讲有幕宾给曾国藩的评价是:公德厚,人不忍相欺,曾颇为自豪,曾国藩在家书中曾说:“在京兹,多负雅讼。”从他的修身养性方面可以看到。传统道德对他束缚何等严格。我认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有相当部分是足取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我深信孟子的“浩然之气”作用是极大的,他那“充沛天地”的气概应该是来源于对善的追求,以美好的意愿感应外物。
在历史上,大凡有作为的人,甚至包括蒋介石在内,巨夫伟人的横空出世都是伴随着“圣贤精神”的。曾国藩也不例外,他克守封建礼教,理学修身养性的功夫,尤其是他那“无事心在腔子里,有事专一不杂”是清心的绝好偈语。而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慎独”“无时不恐,无时不敬”,又应该是直道的行为。
有时,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心清、神清表里如一,不染尘埃,那么无论它为王侯将相,或为市井小厮,都是一份与天地合的舒畅。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各种传统的观念都在承受着强大的冲击,那么处世立身之“本”到底还是不是“清心”?我常疑惑于此,但无论如何“清心”是重要的。
二
秀干终成栋,金铜不做钩
清心,直道的作用大抵在此,秀干成栋是必然趋势,也是这社会轮回一个理性的方面。凡成大业者,均不是游手好闲中得来的,没有一番风霜的洗礼,长不成大树,不经百炼,难以成钢绕指柔。
曾国藩,这个乡村小地主家庭的儿子,没有把眼光仅局限于湘乡的狭小天地,尽管他的理想只有忠君,为封建统治做一名卫道士,但他读书时的意气,明显是有为民请命于水火架式的。正源于此,他才为自己制定了以“勤”为首的处世戒条,时时激励自己,勉励斗志。
在此,我还想说一下命运,前生注定等轮回的事。在《黑雨》《血祭》中有关于曾国藩家坟地的描写,风水好,注定封王拜相。或许地理与人的将来命运没有必要的联系,但人自身的能动性却应该是在影响着将来的命运,没有必要将成功看的过于神秘,它与古往今来的一切神灵都没有关系,惟与自己的素质有关。这种素质包括信念,与人格力量的完善,人的意识与时代环境相结合、相交融,便能够感应一种玄妙的警世之音……
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如此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往向却非一时半刻所能形成的。那种不可遏制的欲望唯有勇武之人方能取得。“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诚然无人可御,一个人的意识,充分发挥到驾驭自我行动的境界,则任何艰险都不在话下了。
任何成功都非偶然因素的巧合,无论从文化结构,人格力量上面,都是长期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努力中得来的。一事一时的得失成败由于偶然事件的存在,其特殊性或许过于明显,但一个趋势及一个思维循“规律“的发展,便是长期作用的结果。(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