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国际社会中行为主体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日益多样化,目标范围更为广泛,目标调整也更为频繁,幅度也更大,国际行为主体仅仅依靠一国的经济资源与政治权力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必须依靠国际社会中的经济交易与政治权力博弈来获取本国原本没有的经济资源与政治权力。多样化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需要多样化的经济资源与政治权力,仅仅依靠既定的经济资源与政治权力已经很难实现处于不断调整中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
其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推动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加剧了全球市场竞争,也必然导致国际社会中各国、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资源与政治权力配置的调整,加剧了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分工合作与竞争。竞争会激发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企业、国际组织、个人追求更多经济财富与更多政治权力的动力和积极性,各个理性的国际行为主体的不满足性得到进一步强化,相对于国际社会中各个行为主体不断扩大与增强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而言,国际社会的经济资源与政治权力资源在短期内则保持相对稳定,这必然导致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深化了国际社会中的“脆弱性”相互依赖。
其四,随着技术进步及人类经济与政治活动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展,国际行为主体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的国际外部性越来越显著,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移民问题、全球地下经济活动等,仅仅依靠一国或者一个国际行为主体的力量已经很难妥善解决该领域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各个行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即全球公共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由此导致一国或者一个国际行为主体对整个国际社会依赖程度的提高。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不可能脱离当代国际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权力配置的现实,国际社会中国际行为主体在经济与政治领域的相互依赖性构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现实背景。随着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会逐渐提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中经济资源配置与政治权力分配的不平衡性也愈益突出,理性国际行为主体的不满足感也会愈益突出,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将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相互依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一个一体化和国际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国际社会中,世界各国及各个国际行为主体的活动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国际行为主体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的外部性效应更为显著。
如何有效地发挥和充分利用国际行为主体的正外部效应带来的好处,减少或者限制国际行为主体的负外部性所导致的国际冲突和损失,是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构建起高效有序的国际治理机制(全球公共治理机制),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国际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引起的国际外部性内部化治理的需要。
简言之,在当代国际社会中,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国际外部性的提高是国际行为主体经济活动与政治行为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其必然导致对国际公共治理需求的提高。国际行为主体相互依赖性、国际行为外部性内部化与国际公共治理需求,共同构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微观基础。
四、评述性结论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性学科,拓展与丰富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视野和内容,其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处于进一步构建与完善之中,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和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这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虽然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仍然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经验也被纳入了研究视野;二是以跨国企业、国际政治家、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日益增多,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研究工具与范式也为一些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者所采用;三是案例分析、实证研究与计量分析方法被应用到国际政治经济现象的短期问题、微观问题与个量问题的研究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四是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各种理论体系和流派间的交流、比较与综合,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五是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国家行为理性与个人行为理性之间的区别与不一致性,试图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构建一个较为坚实的微观基础。建立在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国际组织的具有可认识、可评价与可选择的行动集合基础上的行为目标与方式设定,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构建理论体系的微观基础。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