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业科技评价;起源;概念;存在问题;对策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产出量巨大,农业科研在全国科研事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支撑。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扶持和开发力度,农产品开发包含市场潜力,农业、农村、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量日益提升。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历史性的命题。
农业科技评价是现代农业科研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公正、有效的科技评价不仅是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农业科技活动的制度化,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还对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健康的科研学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符合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农业科技评价体系。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提高农业科技评价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科技评价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美国针对国会各委员会及议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其中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价便是科技评价的雏形。40~60年代,科技评价传入欧洲,80~90年代逐渐兴盛起来,随后亚洲国家也开始重视科技评议领域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评价起步于90年代初,1993年,原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1997年,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在原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2001年4月,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公开出版,标志着我国科技评价活动开始正式步入专业化阶段。多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提高中国科技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了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2003年5月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估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科学技术评估办法》(试行)。《决定》针对当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意见和决定,给科技评价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导向。《办法》主要明确了评价目的、原则、分类方法、评价准则及监督机制等,针对各类科学技术活动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如何评、依据什么评等重要问题。
2农业科技评价概念与特点
农业科技评价是指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评价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农业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发展领域、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以及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进行专业化咨询与评判活动。农业科技评价是对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的咨询活动。因此,从科技评价的原则、程序、标准及目的来判断,农业科技评价是农业科研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回避性的原则。
3农业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
3.1定位不明确
农业科技评价的定位是由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决定的。农业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有它自身的研究体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研究,并有其共同的自身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学科交叉现象普遍,研究条件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复杂多变;研究或开发的周期较长,从一个农业科技创新思想的产生到科技成果的取得,再到农业生产实际中的推广应用,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绝大部分具有非盈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社会效益显著,而自身经济效益偏低;科技成果的地域性强,成果应用转化的地区适应性差。上述特点使农业科技评价更为复杂,并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价除考虑评价对象本身,还应考虑评价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农业科技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但不同研究的直接价值体现不同,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理论价值上各有侧重。这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价除了评价农业科技活动的科学价值,还应重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农业科技评价规范或细则,在操作上还缺乏针对不同层次和需要的评价规范和指标。现行农业科技评价的某些方面多参照基础科学研究的评价,把科学价值作为评价的重点,未能准确反映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有失偏颇,不利于农业科技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进步。
3.2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业科技评价的对象广泛,其评价指向往往是多维的,即使是单一指向,其评价指标也需要包括环境特征、价值特征等多种指标;科技评价涉及到科学、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在一种评价目的的前提下,评价方法的选择有赖于评价者的能力和所能采集到的信息。评价者自身的评价能力及素质直接影响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现在农业科技评价多是由各级农业科研主管部门通过经验性操作进行的,还缺乏专门的独立的评价机构和专业评价人员队伍。
专家是农业科技评价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同行评议的结果是科技评价定性的主要依据。但农业研究领域广泛,学科专业间差别大;加之现阶段我国科技评价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反评价机制,使得符合要求的某一学科或领域的评议专家十分有限,现有评议专家的评价甄别能力和道德水准也参差不齐,这都有碍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3.3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
指标选择:现行农业科技评价广泛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其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发表论文的数量、刊物等级、论文引用数量及专著数量。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应用给科技定量评价带来了方便,但量化评价的绝对化和简单化却带来科技研究中的以质代量问题,还倾向于重刊物级别、轻论文档次,重表面文章、轻深度思考,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功效。并且文献计量学方法也只适合农业科技研究的某些领域,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在应用研究领域,如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其价值主要应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推广报告主要阐述技术操作方式及方法的系统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具有技术指导和科学普及的特点,有别于理论研究的论文,就不适合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评价。
指标赋值:评价指标赋值标准彼此间存在不可公度性,且赋值大小无充分科学依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各指标赋值标准的确定等都容易受到主观化影响,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实际评价中,还存在过分倚重评价指标体系的做法。评价标准的过度量化将导致急功近利的学术价值观,制造农业科研短视浮躁的氛围,为创造性科研活动的进行制造障碍,有碍于农业科技发展与公平竞争。(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