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投资的低效率
经济增长不外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源于投入资源的增加,另一个是来源于效率的提高。如果不是靠投资效率来维持增长,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增长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曾经在1994年预言过东亚金融危机的克鲁格曼教授指出:东亚金融危机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投资的低效率。他说,在东亚地区反映为了维持一定的产出增长率所需要的投资率增长的经济指标“增量资本产出率”是不断上升的。发达国家的该指标在1-2之间,我国该指标在90年代初期还比较低大约在2左右,1995年以后急剧上升,最近四年提高到5-7之间,既增加5-7元的投资才能增加1元的GDP产出。据世界银行报告2002年中国的投资率是42%增量资本产出率是5.25,这就是说将国民收入的42%用于投资来维持8%的GDP增长率,而印度只用20%的国民收入作为投资就能保持接近于中国的增长率。
投资的低效率必然导致巨额资本浪费,这就使得在消费品升级的浪潮中国内产业与国外同类产业相比竞争力下降,在新的国内市场空间的争夺战中遭受冲击。
三、 解决目前消费状况所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出路
(一)、消费断层的解决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解决消费断层问题的关键。
1、 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突出农业特殊的基础性产业地位,在逐步缩小以至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基础上,使工业积极的回报农业,重视当前农业的弱质性特点,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2、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关键是要增加投入总量,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结构。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将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重新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3、 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要完善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让户口只具有标志居住地的意义,在户口失去特殊福利含义的条件下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利,重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
4、 农民增收的根本靠教育,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把农村学校建设成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基础教育以教学活动为主,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成人教育开展科技活动和专业技术培训。
(二)避免消费升级过程中国内出现消费梗阻的对策
消费是投资的前提,是社会投资的“引路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储蓄不能滥用,投资应该有的放矢。建议的投资方向:
1、 技术投资。从整体上看,现在我国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技术进步速度与生产素质的更新还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与附加值高的产品短缺并存。比如我国钢产量虽已突破年产1亿吨且出现产品严重积压和价格走低的趋势,但另一方面冷轧薄钢、冷轧带钢、镀锌板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用钢材则严重短缺,其自给率平均不足50%。
2、 服务消费。90年代服务消费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三项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城镇居民不过占15%农村只占8%,发达国家美国占41.3%,日本31.6%,法国33.5%,服务消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 知识消费。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1996年主要OECD成员国GDP50%以上都以知识为基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上世纪初的5%-10%提高到上世纪末的80%以上。知识经济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质量的高低是由劳动者消费质量的高低决定的,目前决定劳动者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物质消费而是知识消费,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高层次的发展性、智力型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 环保消费。消费环保华是大势所趋,中国环保运动兴起与国外相比开展较迟,公民环保意识较弱,然而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少,生态环境容量已近极限,迫切要求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尽可能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方向发展。
5、 注重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从纯体力型、纯经验型向智力型、科技型劳动者转变。
:
俞海山 《论我国消费领域拓展的方向》摘自《经济论坛》2004.2
严先溥 《消费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摘自《中国统计》2004.2
韩俊 李剑阁 《解决我国新阶段“三农”问题的政策出路》 摘自《改革》2004.2
许经勇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赵伟 李实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