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工作的探索
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出现的共性之一就是幼小衔接和幼儿园为小学做准备得到高度重视。在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起步较晚,至今,许多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儿童入学不适应现象。
浅谈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影响青岛市市南区自1997年开始在部分幼儿园、小学尝试幼小衔接工作,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过去,我区许多幼儿园未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这一高度认识幼小衔接问题,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无非是参观小学,学做一天小学生,收拾书包比赛等具体活动,致使许多孩子出现未入学盼入学,上了学不愿学等不适应问题。我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教师的观念转变了,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向学龄期自身发展特点的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所以应从幼儿一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基。
二、在幼儿园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后认为,
试论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适应性困难和社会适应性困难两个方面。多年来,我区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要当小学生”的愿望每个孩子都有,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突出的表现是“会说不会做”,执行规则的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自理能力、主动性较差。
为了解决幼儿社会性适应困难,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性适应教育活动。幼儿园里,气象日志、气象统计表,那些形象直观的气温变化曲线是孩子们每天劳动的成果,每天,谁来的最早,
试论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谁就把它填好,完全是孩子的自觉行为。小朋友们还轮流担当值日生,点数毛巾、清点人数、帮老师分餐具和玩具、报告午晚饭、检查桌面是否干净整齐等,活动中孩子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得到培养。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教师面对幼儿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的求助与告状行为,以不拒绝也不直接参与代替的方式,引导儿童学会想办法:“你在家里是不是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现在,你就是家里的小主人,相信你,一定会自己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儿童动脑解决,教师则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引导帮助。
在其他集体教育活动中明确提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如,在音乐、体育课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语言、美术、计算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主动性。为了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各科教学中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愉快。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随机渗透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培养,如散步前交代观察任务,上下楼梯提出规则要求,进餐、睡眠时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幼儿园还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明确对幼儿进行社会性适应教育的意义,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并要求家长做到适当放手,随时提醒,以表扬鼓励为主等。
三、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尊重幼儿,在日常的教育、生活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对待幼儿,并使幼儿学会主动地与教师交往。如,教师主动礼貌地向幼儿请求帮助,对幼儿的帮助给以真诚的感谢:教师对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给予积极关注,并提供建议性、启发性的引导,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幼儿活动的指导,尽量减少否定性评价,多些肯定性的引导,帮助幼儿获得自信,
无处不在的弹簧减少对教师的依赖等等。孩子们喜欢老师了,常常主动地将家里的事情告诉老师,愿意帮老师做事,体现了可贵的主动性。
(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儿童成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调查中发现,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能大胆参与活动、不愿与新朋友交往、怀念幼儿园生活等,其主要原因是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由于缺乏自信,新入学的幼儿常常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当紧张情绪不能及时消除时,孩子就会产生退缩或攻击性行为以及孤僻、妒忌等偏差。因此,我区幼儿园注重积极为幼儿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显示自己的价值,逐步树立自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向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和要求,
全球变化对跨境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影响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跳一跳,够得着”,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教师给每个幼儿记“成功卡”。教师随机观察,将幼儿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件记载下来,定期在集体面前宣布,每月给家长看一次,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3)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积极地评价
幼儿常常会因主动做事而犯错误。例如,有位老师发现一幼儿将自己组的蒜苗拔高了一截,即“揠苗助长”,教师问及原因,该幼儿说希望自己小组的蒜苗能长高一些,老师肯定了幼儿的行为动机是好的,同时,
开放性生物实验教学他指出行为的后果不好,这样做,既保护了孩子的主动性、自尊心,又指导了幼儿怎样对待输赢。
四、培养一年级学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兴趣
1.幼儿园与小学开展交流活动
儿童身心发展是个不断矛盾统一、完善变化的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在发展过程中,相邻的阶段既有不同质的特点,又是互相联系逐步过渡的。我们组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相互听课、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缩小差异的办法。例如,一年级的教师到幼儿园大班听语言、计算、美术、音乐、体育、游戏等课程,了解大班的教学内容、方法、原则及孩子的表现,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力求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的能力,充分体现一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幼儿园组织幼儿熟悉小学生的生活制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幼儿向往小学、当小学生的愿望。如,定期与小学联谊,到小学与哥哥、姐姐同上课、游戏、做操;组织“我向哥哥、姐姐学什么”谈话活动;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请一年级的小学生到幼儿园介绍入学后的感受和变化等。(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