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的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中华民族启蒙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工程,对幼儿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引导他们实际感受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学作为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很好地利用美术教学活动,将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融入到绘画、手工、美术欣赏这三大美术教学活动内容中,通过开展适合幼儿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能客观上使中华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学活动 中华文化 启蒙教育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连绵不断,得益于中华子孙对优秀文化的良好传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融入幼儿的生活,幼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有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与责任。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让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走进幼儿园,在孩子们的心灵埋下中华文明的种子,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传承民族精神。美术教学活动是与培养幼儿情感最直接相关的领域,故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启蒙教育。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美术文化是耀眼的一章。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开发传统中华文化宝藏中的美术素材,将其简化成幼儿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是引导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幼儿可以通过在涂涂、剪剪、贴贴、捏捏、画画等各种操作活动中了解中华文化,接收文化信息,感受文化陶冶,使幼儿在美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美术教学活动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内容: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
一、在绘画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启蒙教育
绘画活动是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油画、彩色铅笔、彩色水笔、毛笔、纸、布、绢、水粉颜料、墨等等,通过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美术语言,来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创造出多样的视觉形象。绘画活动是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幼儿绘画只是手段和方法,画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绘画这一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给予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有效途径。幼儿的绘画并非要求幼儿真实的将事物的逼真形象再现在纸上,而是将画纸作为幼儿表达自我的舞台,任由幼儿发挥。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活动,幼儿能从中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陶冶情怀,从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大班可开展美术主题活动:京剧和脸谱。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京剧,用幼儿可以用理解的讲解方式告诉幼儿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文化的体现,京剧包含着精彩的内容,有说、有唱、有各色脸谱、有动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活动过程中还可让幼儿学唱几句京剧,跟着录像模仿几个简单的动作。最后让幼儿仔细观察脸谱,告诉幼儿各色脸谱有不同的意义,红色代表善良,白色代表狡猾,黑色代表公正等,教师呈现给幼儿各类脸谱,引导幼儿欣赏用各种颜色线条勾画出来的京剧脸谱,教予幼儿观察的方法,对脸谱的颜色、花纹、线条等细节进行观察,尝试绘画脸谱,并填充适当颜色。这一美术教学活动是以继承与发扬我国的国粹京剧联系在一起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特点,使幼儿在美术世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在手工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启蒙教育
手工即运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尺子、胶水、纸、泥巴、橡皮泥、石头、竹片、果壳、木块等物品,通过剪、粘、刻、织、捏、折等方式,用一些素材塑造一下完美的形象。广博的中华文化中蕴藏着许多古老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作、传承下来了丰富的手工艺术。这些手工艺术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多彩。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丰富的手工艺术中寻找一种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切入点与方式,寓教于乐,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主题教育活动“我有一双小巧手”中,教师可提供给幼儿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小剪刀、胶水等手工素材,给予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任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将纸杯制作成任意东西,可以做太阳花、提篮、沙发、小动物等,在这一活动中,幼儿不但锻炼了手的灵活性,而且可通过手中的工具制作自己所想到的任意东西,开发脑的发散性思维。“折一折”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教给幼儿如何将一张简单的纸折出各种小动物。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展示折好的动物头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动力。并做好示范,配以清晰的讲解,使幼儿能根据简单图示掌握折纸步骤,并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想象,为纸折的动物填画出五官及表情。
三、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启蒙教育
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来源于其美感的逐步升华,而幼儿美感的形成与提升则是在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中丰富审美经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选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作品,借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选取的美术作品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阶段,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有选择的,幼儿的眼睛更关注那些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适合其接受水平的事物,他们接受什么,及其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内化程度是受其感知能力和情绪情感制约的。因此作品形式要多样化,将传统中华文化展现在幼儿面前,给予幼儿最直观感受,帮助幼儿形成美的认知与体会。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幼儿能产生直观感受,有自己的关注点和理解,为促进幼儿对作品内涵有更深感悟,则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幼儿。教师可根据作品内容先做一些欣赏提示,作品中有哪些人物或事物,他(它)们在做什么,分析其特征、关系。然后让幼儿自己欣赏,并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悟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创设与特定美术作品相关的情境,选取有感染力的音乐作为幼儿欣赏背景,或配之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故事,使幼儿对作品内涵有更深的体验,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