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1-06-08 字数4234字 点击: 次
(二)跨界参照:网络华文文学的特色
如果我们不是一般地谈论"网络文学",而是着眼于"网络华文文学"的话,可以从所使用的语言、所认同的传统、所形成的观念三方面把握其特色。
1.跨语言参照:工具与目标
促使《华夏文摘》、《郁金香》等杂志的编委及其作者群在谋生之余孜孜不倦地耕耘于电子文学领域的动力,与其说是身居异邦的怀旧心理,还不如说是难以消释的文化情结,即对于华文或汉语的认同。对于这些人来说,外语用得再熟练也毕竟是"外"语,只有汉语才是母语,它不仅构筑了他们的文化家园,而且决定了他们的文化存在。这种存在导致网上华文文学初露头角,其影响逐步扩大到整个汉语文化圈。作为华文文学写作手段的汉语,在网络化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成为有别于传统口语和书面语的电子语。这种电子语也许是口语化的书面语(像在众多文学网站上经常可以见到的那样),也许是书面化的口头语(主要见于字符界面的聊天室),自然也可能是比较纯粹的书面语(最常用于将印刷媒体上的文学作品搬上网),或者是货真价实的口头语(利用音频流技术进行实时传递)。与此相应,我们可以区分出网上的书面文学、口头文学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口语化书面文学、书面化口语文学。姑且不谈实时聊天是否正在创造一种崭新的口头文学,也不论接龙写作是否正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复兴集体创作的古老传统,令人欣慰的是:汉语(尤其是有简、繁体之分的汉字)网上传输这一瓶颈一旦被突破,超越媒体、跨越平台的华文文学世界便呈现出勃勃生机。
从技术的角度看,目前的Internet通信方式,国际间主要采用英文,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也常用英文来联络。原因很简单,首先在西方兴起的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只能唯一地标识英文字母和数字、符号,即通常所说的ASCII码。其它民族的语言文字,包括汉字,都是通过对它作地区性的扩展而得到支持的,此即所谓ISO 2022扩展。由此派生出许多种国家或地区的字符集标准,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常用的GB码和台湾常用的BIG5码。 (E29)就这一点来说,华文网络文学从一开始就存在跨语言参照(即汉语对英语的参照)。不仅如此,如果考虑到中国大陆与台湾存在GB与BIG5以外的多种汉字字符集,考虑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使用的字符集标准又是自成体系的话,那么,即使在汉语内部,仍存在如何相互参照的问题。由于世界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全球各主要民族的语言文字已统一为通用字符集国际标准ISO 10646。它具有采用等长编码、所有文字统一编码、字符数量多等优点,成为中国(包括台湾)、日本、韩国和越南20902个汉字统一编码的根据。这就是CJK汉字的由来。ISO 10646是跨语言参照的又一基准。它为网络文学的传输提供了巨大便利。目前,由于它与ISO 2022标准不兼容,我们还必须进行ISO 2022各地区扩展码(包括汉字GB码)与ISO 10646之间的相互转换。一旦全球计算机系统都采用ISO 10646作为字符集编码和交换码,就无须再作上述转换了。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wxlw/0H4112P2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