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摘要]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退居幕后。
[关键词]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发展中的波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2003年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局部过热现象,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财政政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也充分显示中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适(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时适度调整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放慢,我国实施了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7年来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o亿元,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1998—2003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这对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弥补了政府投资资金来源的不足。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是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阶段性政策。目前,在国际上,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以及主要经济区域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均已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国内,我国正处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特别是非国有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发展,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加强。
2003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及其相关的原材料如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行业投资和产出的过快增长。还有粮食供求关系趋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新的矛盾和问题。到了2004年上半年,不仅一些矛盾和问题继续加剧,同时因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又出现了价格水平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上涨较快的压力。这些经济运行中的局部经济过热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对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做出适时而必要的调整,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2004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一方面,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表明近期会发生高通货膨胀,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
二、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可行性1.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比较充裕。20世纪9o年代末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投资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此政策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逐年加快。从1990年的5.1%到2003年的27.7%,总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oo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加到1998年的两倍,此间投资年增长率为12.1%。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同时,社会投资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
1998年总投资增长主要是靠国有投资拉动,当年国有投资增长率为17.4%,而集体投资和个体投资仅分别增长8.0%和9.2%;到2003年,集体投资和个体投资已经分别增长了33.8%和18.4%均高于当年国有投资增长14.7%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已经无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国债投资来拉动社会投资增长了。
2.市场机制日渐完善。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显着变化,市场机制正在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资,终归是一种政府行为,会强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所以带有较强行政色彩的政府主导的国债投资可以也应该让位给市场主导的社会投资,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税收状况良好,财政税收增长明显高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较好的财政状况能够为国债的按时还本付息提供坚强可靠的保障。
三、稳健财政政策的调整重点
1.进一步减弱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强度。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标志是“双减”,即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占GDP的比重;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降低财政预算的债务依存度,同存度,同时适当增加中央财政预算中经常性建设投资数量,以保证必要的政府投资项目的需要。
2.继续对财政支出和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与结构进行调整。目前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的紧缩而收紧,但并不是“全面紧缩”,不是“急转弯”,而是“转幔弯”,在财政支出和国债资金投向的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控”。所谓“保”,是指政府资金使用的重点,应集中于国家发展规划确立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农林水、生态保护与国土整治、西部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项目,以及与公共卫生体系、教育、科技进步、社会保障关系密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条件建设。“控”,则是指政府应首要考虑是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公益品)与公共服务。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一般竞争性、营利性的投资项目,政府资金应退出。
3.要做好增收节支。即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严格控制支出增长。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依法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预算执行中的超收一般不做刚性支出和投资安排。(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