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和支配各个层次的价值观,里层价值观影响外层价值观,外层价值观折射和反映里层价值观。
四、结论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结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复合体。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利益关系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存在着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然而,在多样化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社会必定有一种主导性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于本国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环境,它由内核——核心价值观、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等几个层次构成。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合而成的新型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核。这一核心价值观主导和影响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社会生活价值观等各个层次,各个层次的价值观折射和反映核心价值观。
“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指引人们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金钱至上”、“物欲横流”及“私欲”的膨胀,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性素养,在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里成长,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指导执政党和政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尊重和保护个人权利,培育社会公德,保护美化环境,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为中国人民提供一种理想和信仰,从而形成一种先进的“国魂”和“民族魂”,使中国人民获得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注释:
[1][4][6]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
[2][10]蒋斌、周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2007-02-13.
[3]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5][2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李忠杰教授[J].科学社会主义,2005(2).
[7]黄力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7-01-31.
[8][9][16]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7-02-12.
[11]秋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J].求是,2006(12).
[12]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思考[N].光明日报,新华网(2007-01-23转载)
[13]李国华.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J].党建,2006(12).
[14]张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人民日报,2007-01-19.
[15][21]兰久富.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念[J].东岳论丛,2000(1).
[17]陶德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光明日报,2007-03-20.
[18]程伟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超越性[N].文汇报,2007-01-19.
[19]张维迎.和谐社会需要新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J].中国企业家,创刊20周年特刊.
[20]谭培文.当代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济哲学视角探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1).
[22]郭齐勇.东亚儒学核心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孔子研究,2000(4).
[24]杨永华.正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N].南方日报,2007-04-11.
[25]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2006(12).
[26]这里的“社会”是狭义上的“社会”概念。
[27][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5(3):776,644.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5(2):32-33.
[29]关于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依据详见本人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2期发表的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此处不再赘述。
[30]韦定广.和谐: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J].社会主义研究,2007(1).
[31][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5(1):294,51.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510.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