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目的探索新的高等医学实验教学方式,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方法在2008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班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任务教学法的尝试,探讨了其在生化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注意事项。结果该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认可。结论TBL教学模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TBL教学模式;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探索与实践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一学科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关系密切。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成为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川。
长久以来,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固守着“以实验指导教材为中心,以验证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拟定方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章节,将实验内容按知识点分成多个实验项目来组织实验教学J。这种模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科研兴趣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禁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现代医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按照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难尽人意。如何通过改革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让学生运用常规实验技术来探索生命现象及本质,这些都是目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的严峻问题。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earning,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制定“任务”,布置各小组按要求完成任务。把“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TBL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归纳如下。
1改革教学理念,优化教师队伍
任务型教学从1987年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式被提出就得到专家的认可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于20世纪9O年代末期传人我国。从2000年后TBL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中j。但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理念,其他专业的教师的对它还较为陌生。所以我们首先要将TBL教学理念和方法熟悉贯通,为使更多的老师了解和支持这次改革,我们通过开展讲座、资料发放等多种方式向参加改革的实验教师介绍TBL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理念,为这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任务型教学对设备、场地及师资等硬件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对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要有出色的教学技能和课堂驾驭能力,还要有过硬的本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因而在进行TBL教学模式之前,我们还结合基础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对相关的实验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如教学法的讲座,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国内外TBL教学法的发展介绍等,为进行TBL教学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精心设计任务.循序渐进准备
为使TBL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我们在课前依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针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设计能涵盖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性任务。再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多个阶段性的任务,通过任务之间的知识递增、内容互补、难度和全面性的不断提高,使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不同任务的应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应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迁移。在任务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任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医学临床需要来设计,体现出较强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测定实验中,AL1’的测定是临床上肝功能检测的一项指标,在很多临床诊断中需要参考该项指标,在学生了解该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对检测任务的积极性更高。
二是任务目标要由易到难,注意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例如,在血红蛋白吸收曲线测绘和邻甲苯氨法测血糖这两个实验任务中,就要先安排前者。通过完成吸光值测定的任务,学生充分了解了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在血糖检测任务中,基于上一个任务的技术基础,只需掌握测定方法的原理与移液器的操作即可,为思考与探讨任务的临床意义留出了时间与精力。如此这样,前一个任务的完成为后一个任务做了技术准备,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探索创新意识。
3正式开展TBL教学模式实施
3.1合作建组在T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基础较好的2008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班开展试点。在全班中组成以合作实验小组为基本形式单位。小组成员由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基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任务小组。教师要强调任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问合作的好坏:成员之间必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这样,在同学之间能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下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3.2任务下达在实验开展前2周将第二阶段精心设计的综合性任务目标下达到各个实验合作小组。
3.3设计方案学生自已根据所要求达到的综合性任务目标,通过小组团队分工合作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等来了解实验任务背景和分析任务,掌握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国内外研究动态,了解国内相关任务执行方案和方法,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设计出合理可行的任务执行方案。
如我们设定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fT)的活性测定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任务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测定方法有赖氏试管法、赖氏微孔法、紫外酶偶联速率法、丙酮酸氧化酶偶联比色法、微板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干化学试剂条法等,使用的仪器有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仪、全自动生化仪、酶标仪、全自动酶免仪等,相关的影响因素有溶血、温度改变、反应时间改变底物浓度改变,标本的新鲜程度以及不同的存放条件的改变等因素。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最终确定赖氏试管法,赖氏微孔法,丙酮酸氧化酶偶联比色法三种方法来进行ALT的活性测定,由学生根据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方案,包括要根据相关的影响因素确定不同实验条件等,通过以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初步培养科研检索和创新能力目的。(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