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下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生长点的研究
摘要:根据当前地方高校的建设、发展和特点及其电子信息类专业办学实际,提出了通过课程教学整合化.实验教学模块化.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培养个性化技能考核常规化等多种方式,在质量工程下发掘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生长点,并进行培养和提高的有效途径,迎合了社会发展需求,解决了地方高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和矛盾,为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加速地方高校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地方高校电子信息质量工程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2l世纪的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更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可以说,人才质量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终极因素。对地方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强化创新能力,狠抓质量工程便是当前高等教育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核心要素。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中十分强调了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要以自主创新来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oo7]2号)中首先就强调了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要进一步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地方高校资金短缺、设备添置缓慢或滞后、师资相对匮乏且力量薄弱,人才培养质量也时常不尽人意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建设和发展途中的一道道屏障,和“211”、“985”学校相比差距甚远,与清华,电子科大等知名高校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地方高校因地域不同,各校也各有特色和优势,但创新能力培养却具有共同的必要性。因此,如何寻找合理的方案,制定科学的制度,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创新的意志,找到恰当的生长点,与时俱进,在质量工程下不断发展壮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一个长期困扰教育者的难题。通过课程教学整合化、实验教学模块化、技能考核常规化、学科竞赛规范化、生产实习企业化等,为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主生根、发芽和健康成长,在以质量取胜的激烈人才竞争中给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一条科学之路。
1课程教学整合化
课程内容往往相互交错与渗透,尤其是专业课程更是如此,老师们深知此点,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也时常思考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而当今时代电子信息发展异常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快,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层分析、合理融合与分配,借助各种专业软件,实行课程教学整合化,给老师在质量工程下地方高校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基础和前提[1]。
譬如,在电子信息专业的模电、数电和单片机等基础性的课程教学中,利用Multisim、Proteus和ProtelDXP等专业软件平台,结合完整电路和系统实例,打破课程界限,通过图形、数值、波形等多种形式体现,并以声光等物理现象完成了从理论学习、分析与设计到实际应用的完整过程,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课程间知识整合后的重要作用。重要的是,老师们天天喊、月月喊,并要花费大量心血的创新能力培养却在这种影响下,无声无息地在学生的心中自主的悄然萌芽,稍加引导便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样,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适当调整各自内容,利用Ma~ab、Systemview、CCS;~IIWinCE、linux平台等进行系统搭建、编程和仿真分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一直认为专业课难学、难甩的壁障也从根本上缓解,同时也激起了对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的无尽兴趣和求索,为创新能力锻造了一个很好的基石。
2实验教学模块化
实验教学是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大量的课程实验是巩固知识,提供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但对地方高校而言,设备的相对匮乏往往是通病,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实验教学效果往往层次不齐,离规定要求有一定的距离等等,这些都是很难逾越的现实问题。
而实验教学的模块化在克服地方高校资金、人力和环境等多方面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强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运用,增强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将实验内容合理组织和安排、模块化和组织实施,优化课程实验教学方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把电路分析、模电、数电和EDA技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实验,高频、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和程控交换实验等等,分别作为不同的实验模块,进行知识的科学综合,合理分配和调整实验项目与内容,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实验设备,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知识的相互结合和划分上,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3素质培养全程化
高素质一直是高校教育者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过程实施也不易。电子信息类专业注重实践,应用性强,内容更新快,与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发展,而且就业中分工越来越细,方向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素质要求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人们一直把提高人才素质作为各项教学改革的核心指标之一,并采用各种可能方法以求尽快达到目标。然而,名校的毕业生就业在高薪、高层次、高水平的岗位上都占绝对优势,华为、中兴等国内大企业都直接去各大名校举办大型招聘会引进高级人才,地方高校则门庭冷落,尤其在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评价指标上反差甚大,前景无不令人担忧。
树立全程化的理念则是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改革与实践,以基本工程训练为基础,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为重点,以提高现代工程素质为目标,并将其贯穿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全程化培养过程中,调整培养计划,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高素质,满足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同时也为地方高校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