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格式
报告文学格式有关内容如下:
报告文学是扎根大地的活文学。报告文学必须具备新闻性特征,需要为读者提供新鲜的资讯、信息。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面向人群、直面现实,必须将根扎在大地上,具备现实关怀精神和人间情怀、百姓情怀。报告文学的内容是新颖、鲜活的,参与现实生活的特征很鲜明,有的还直接干预现实,于社会、人生有所助益。因此,这是一种活的文学。
报告文学作者是用脚和笔写作的。他们必须行走、行动,及时地从人群、社会、历史之中采集有用的写作资源、创作素材等。因此,我们可以把报告文学称作行者文学、行动主义文学。
报告文学严格要求历史真实,内容不能凭空想象、作假伪饰,报告文学的特点不允许虚构。报告文学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有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运用了虚构的手法,有时竟被某些人视为创新之举,我个人却认为这是对报告文学纯正品质的严重损害,对报告文学的发展有弊无利。
在我看来,报告文学具有如下共性特征:
一、新闻性。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报道,跟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报告文学是艺术的报告,有人将报告文学简单化地理解为“报告+文学”,就是“新闻报道+文学”,这是不准确的。报告文学不等于新闻或新闻报道,但是,报告文学必须具有新闻性。在这里,我们需要澄清的是新闻与新闻性这两个概念。所谓新闻是指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出现的现象等。而新闻性指的是具有人们欲知、
长篇报告文学应知却还未曾被披露、还鲜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属性,它所讲述的人与事可以是新近出现或发生的,也可以是距今较远时间发生的。有些作者写一些旧的历史题材,比如写戊戌变法,写晚清的事,从旧的新闻或历史情节里也能够挖掘或者提取出新闻的因素,这叫做“旧闻新知”,或者“旧事重提”。这里面其实也包含有新闻性的因素,因为这些历史题材中有很多内容是我们广大读者和学者所不了解的,是未曾被披露的。这些旧事、往事经由当事人的回忆、追溯,借助考古的挖掘发现、历史的考据等,出现了许多新信息新内容,这些无疑都具有新闻性,但却不能简单地被界定为新闻。因此,对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应该从一种宽泛的角度来理解。
二、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包含了真实性,但是这个真实性并不简单等同于新闻性。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对一个人物、事件进行简单的复述、原模原样的复原——事实上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还原历史。真实性实现的方式,或者说,在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实现方式上,
人物报告文学范文是允许而且需要进行艺术的再现或表现、艺术的加工,是允许并且需要进行合理的、适当的想象。
在这里,我们特别需要澄清“想象”与“虚构”这两个不尽相同的文学概念。有一些研究者提出:报告文学是不允许想象的。对此我个人是坚决反对的。我认为,文学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有的文学创作都带有想象的特征,都需要借助或通过想象的手法来反映现实。报告文学在对事件和历史场景复原的时候必然需要进行揣摩和想象。但是,这种想象决不是凭空想象,不是虚构杜撰。
报告文学怎么写报告文学的想象是有尺度、有边界的,这个尺度和边界通俗来说就是要合情合理,要符合史实、事实,要有现实依据,亦即必须遵循“三个真实”的原则,即遵循艺术真实、判断真实和历史真实相统一的原则。
艺术真实就是感受真实、情感真实。它能够让读者“信以为真”,相信作者所写的是真实的,因此这是一种心理感受上的真实。这种真实可谓是情之必然。第二个真实是判断真实。所谓判断真实就是逻辑推理、历史演绎、科学分析,即通过这样一些科学的推断评判为真实,可谓是理之必然。这是一种理性真实和逻辑真实。第三个真实是历史真实。历史真实就是剥去事物的表面和表象,进入其内里和深层,即要求描写的核心内容是确凿的,无假伪之嫌。它对事情和人物的书写都源自第一手的、原始的资料,是当事人的口述或回忆,与历史环境、背景和条件相符合,是可以映证、对证、质证的,可谓是势之必然。因此,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应该是情、理、势三个必然,是艺术、判断、历史三个真实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在这方面应该认真甄别两个概念,就是“历史”和“历史书写”。在我看来,报告文学是一种历史书写,
人物报告文学是对已经发生的人与事的记录和表达,不简单等同于历史。历史是真实、确切地发生过的人与事,是事实本身,这是真实历史。历史书写是对历史剪裁、加工后的再现,是科学的再现与重现,它所体现或表现的是历史真实。历史书写大多是一种个人书写、个性书写,对于历史而言必然是一种减法。也就是说,我们在书写历史事件时必然是采用剪裁的手法,要减去、省略和遮蔽掉很多内容,诸如前因后果、背景氛围、人物神情、对话和心理等事实(真实历史)组成因素。我们的书写不必也不可能完完整整地记录下历史本来的面目及情状。历史书写和历史本身存在着很多差异和距离。但是,这种书写一定要让人从情、理、势上都感觉真实,
什么是报告文学它应该是“三种真实”的统一。由于历史书写的个人性、个性化,因此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必然带有个人书写、个性化书写的印记,只能是一种有限的真实。
报告文学是历史书写,但决不简单等同于历史书写,它同时还应是一种艺术创造。不少书写、记述历史的著作也具有艺术创造性,具备文学性,这样的历史书写亦可被视为“大报告文学”。譬如《史记》可谓是最早的纪传体文学,亦是中国报告文学的雏形。
三、艺术性。艺术性(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重要属性,近年来报告文学影响日削,一大原因就在于文学性的贫乏。缺乏文采是相当普遍的通病。而缺乏表现力与感染力的报告文学,必然会缺乏影响力。
报告文学的艺术性基本上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的艺术性的实现方式和表达手法相似或相近。换言之,报告文学能够综合、借鉴或吸纳其他文体在艺术创造方面的优长。其一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注入。作者可以采取主体介入式和进入式创作,赋予作品情感含量,使之以情感人。饱满丰沛的情感、深厚醇烈的情感浓度,往往是一篇报告文学产生强大感染力的重要原因。赵瑜等人的《王家岭的诉说》采用的便是作者主观介入式创作,作者与受难者(矿工及其家属)同悲欣共休戚,情感完全投入其中,所以能够产生震撼力。李鸣生《震中在人心》以一位灾区乡亲的情感介入写作,情感浓度极高,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读者从文本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的眼泪与悲恸,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