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辞赋学论略:
晁补之是宋代第一位全面研究辞赋学和大规模辑录骚体作品的学者,著《重编楚辞》、《续楚辞》、《变离骚》三书。他的研究涉及楚辞篇次、屈子精神、文体辨析、本事考述等方面,首开宋代辞赋学风气,对朱熹、祝尧等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晁补之《重编楚辞》、《续楚辞》、
重庆打黑颂《变离骚》三书对辞赋学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素。他充分肯定了屈原的忠君品格,并在学统上论证了屈原的正统地位,为后代学者重构屈子精神导夫先路。
晁补之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肯定了屈原的人格。他没有象王逸、刘勰那样以文论人,纠缠于屈作与《诗》之间的寻章摘句式的比较,他认为“《诗》虽亡,至原而不亡”的原因就是“原爱君如此,是原有力于诗亡之后也”,“世是所以贤原者亦由其忠死,
河南理工大学百年颂故其言至于今不废也。而后世奈何独窃取其辞以自名不自知其志不类而无愧。”洪兴祖接着指出屈原:“忠臣之用心,自尽其爱君之诚耳,死生毁誉所不顾也。”(《楚辞总论》)朱熹作《楚辞集注》,就对以上观点大加阐发,说屈原一切不合中庸之道的言行“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楚辞集注·序》)。从晁补之的“爱君”说到朱熹的“忠君爱国”说,宋人终于完成了对屈原精神的重构,并使之成为宋代以来士大夫的精神品格之一。
他是辞赋史上第一个大规模辑录骚体作品的学者,所收作品纵贯先秦及宋诸代,横括赋、文、诗、操、曲、骚、问、辞、箴各体,朱熹在此基础上剪除烦芜,由粗转精,编成《楚辞后语》;祝尧在此基础上依时代品其高下,
2010年度上半年辞赋骈文碑记选粹别文体辩其异同,辞赋研究格局豁然开朗。他的序文或征史传、或引书信、或析文章,深究作者撰述之由,精辩作品渊源流别,其品评之语,亦博而可采。晁补之注《楚辞》,不但移易其篇次,还对王逸注中某些“浅陋非原本意”的部分“删而存之”,是继南朝宋何偃《楚辞》删王逸注十一卷[ix]之后对王逸注的修正。稍后的洪兴祖作《楚辞补注》,全遵王注而补之。[x]朱熹作《楚辞集注》,于增删之中抒性情,正义理,隐括成篇。较之晁、洪二人,晁补之为宋代辞赋学风的先导,洪兴祖为汉代辞赋学风在宋代的终结;较之晁、朱二人,朱熹完成了将宋代辞赋学纳入理学思想的整体构建,晁氏对以祝尧为代表的元、明后以辩体为务的辞赋学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就是有关
辞赋研究的内容请参考。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