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说,这种视角是对整个人类文化的透视。如“麦子”这一意象的创造,从人性方面来说是诗人本身的象征,从神性方面来说是整个农业文化的象征。这种创作视角,使他的诗歌意象很容易摆脱生活中一般形象的束缚,走向纯粹的诗。
二、创作手法:创制了浑圆的诗歌意象
海子诗歌是从朦胧诗内部脱胎而出的。海子84年开始发表作品,正是朦胧诗鼎盛之时。朦胧诗作为新的诗潮风靡全国,随后开始疲软,而海子则踏着它的“肩膀”实现了自己的飞跃。
海子诗与朦胧诗之间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所运用的诗的元素上。朦胧诗用景物、事物自身传达诗情。诗中通常布满景物,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游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诗情的张力。海子诗歌则用事物的各种“意象”表达诗情。海子作诗如挖地道或如虫子钻入果实中,会取多种事物或事物各个方面的意象,对一事物或情感反复锤打,深入或飞翔,放大或缩小,造成深入骨髓之感。把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海子的《祖国(或以梦为马)》比较,其中差异可见一斑。(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少数朦胧诗人如岳重、王小妮等有不一样的感觉。)
海子诗歌意象的特点是具有立体性,浑圆性。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1、形象的抽象,强强隐指。形象的抽象展开应是形象——抽象——形象。其中抽象是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的,应包含联想、推理,还有一种艺术直觉等,在词语本身形象及其底蕴的基础上,置于陌生语境中赋予新的意义形成新的意象,用此意象拥有的所有含义来表达诗意。如“以梦为马”,诗人在字面上用“梦”、“马”为名词,在意义上却是动词,人一旦做梦,就会象骑马一样,有奔腾万里、心想事成的浪漫情怀。在此基础上,把意象叠加,“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其中太阳是核心,马是中间层,花楸树是外层,必须经过直觉想象,马带着温暖的太阳,融入树中,甚至树为诗人,通过“今天”四者合一。这是怎样有立体感、动感的画面,又是多美的幸福啊。有时是意象的层层剥离,如“风吹在村庄/风吹在海子的村庄/风吹在村庄的风上”让读者思考这是怎样的风。有时只单单重复,“他们只有一颗心/他们只有一颗心”。在海子诗歌中还有像投射、通感等手法构制意象。
2、复踏的章法,浑然一体。海子诗歌的结构是非常精致的。各个段落各自独立,而自足,但都有共同指向。像佛珠被线穿起,首尾相系,在僧人手中转个不停。这种线索可分为明线和暗线。明线如《献诗--给s》、《秋天想成春天的痛苦也想起雷锋》等各段中都有相同的诗句,或语法结构。大多数是暗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每段都有关键字眼如《你的手》每段中都含有“手--灯”,凸显思念是手为灯的抚摸。另一种是各段大致围绕一个大的意象,多条线索来回穿梭,如《折梅》其中心意象是“梅”,以地点为线:山坡放大是亚洲,亚洲对应太平洋,太平洋对台天堂,天堂对应天山;以白色为线:梅花--大雪纷飞--茫茫的太平洋;以事件为线:写信人折梅,送信人打伞戴斗篷,收信人在天堂踏雪无痕。整首诗像节藕,内部千丝万缕相连,又浑成一体,暗示了那种绝望的,美丽的,巨大的思念.
3.语言的锻制,风骚风采。海子诗歌后面注明的成诗时间,不少是两个或三个,有的明确标明是删改许多旧诗稿而得。可以看出他认真的态度。在不断的修改中,惊人的意象被提炼出来(以至他的诗歌,让人感觉有超验,超现实主义之嫌)。但更主要的是,语言被锻制地越来越成熟,有力,华美.
海子也用口语入诗,“卖鱼的卖鱼/抓药的抓药”“见一面短一日”。但更多是学院派语体,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格律”。在字数、音步、对应等方面都是相当规整。当他冷静深思时,会像《诗经》时主人公一样喃喃自语,节奏舒缓,反复咏叹,语言多为二言,四言,五言。当感情激荡时,又会像屈原在《离骚》里那样呼天呛地,悲痛欲绝,语言多为节奏急促的长句。
三个方面相互补救,融为一体,形成浑圆的诗歌意象。用这种意象表现诗意,少场景描写,叙述过渡,使诗更纯,更有深度。最终与朦胧诗独立开来。
(在这里笔者用“意象”一词,主要探讨海子的短诗创作。与海子用“元素”创作长诗不尽相同。海子诗中的意象和元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创作方向:走向纯粹的诗
首先界定一下,这里指诗歌蕴涵的“诗”,而不是指“诗作”。我们先看瓦莱里对纯诗的阐释:
“我所以坚持用这个词(纯诗),是想让你们感受到一种诗,一种不受生活中一般形象的左右并断然与之决裂的诗,会以怎样的力量对某些智慧的头脑产生影响。”“在这种作品中,任何散文的东西都不在与之占边,音乐的延续性,永无定止意义间的关系,永远保持着和谐,彼此间思想转换与交流似乎比思想本身更为重要,线条艺术便包含了主体的现实,那么,人们变可以把纯诗作为一种存在的事物而加以谈论了。”③
我们不能把瓦莱里的“纯诗”标准强加到海子诗上。但我们能感受到,他所描述的与前面两部分所分析的,有许多暗合之处。
我们再主要从心理角度,来看他的诗达到怎样的纯粹。
海子是有才情的。他在诗中说“梭罗这人有脑子”,而他自己从小被当作“神童”,15岁就考入北大,他有一般人所没有的智慧。在他的诗中,这种智慧常以诙谐、超脱的姿势出现。他的情是猛烈质朴的爱情、亲情、民族之情,而面对人类、宇宙的前途,是悲怆的绝望之情。
在《海子的诗》的后记中,编者把他的诗分为三类: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倾述。这是有道理的。三种类型的诗可与知、意、情大致对应。之所以有如此明确的划分,跟他的诗歌观念有关。海子明确表示,不喜欢陶渊明那种“逸趣”、“意境”之说。在诗歌创作中,他刻意打破传统诗歌中知、意、情均衡或模糊分布,各自提纯或着重发展是所指更加集中,深刻。
在这个方面纵观其诗,前期较多知、意,如《敦煌》《夏天的太阳》常采用暗示手法,如谜语让人去琢磨、体味。后期多情、意,特别是写在89年的诗歌如《四姐妹》,《春天,十个海子》等作品,像一位皇帝率领意象的千军万马,又超过意象,把抒情演绎到极致,刻骨的感情纯粹如白亮的刀锋,通透如晶莹的白玉。(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