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手法
古代小说写作手法:【笙箫夹鼓法】
有张有弛,有疾有缓,把壮美和柔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前卷方叙龙争虎斗,此卷忽写燕语莺声、温柔旖旎。真如铙吹之后,忽听玉箫;疾雷之余,忽观好月。”
【叙事养题法】
“叙事”是手段,“养题”是目的。重点在“题”,关键在“叙”。“叙”是为“题”而叙,“叙”中寓“题”。“叙”是为“题”渲染氛围,制造悬念,设置“许多疑情疑话”,“叙”中“谜”之多,甚至弄得不惟书中主人公“忍不住了,连读者亦忍不住了,不惟读者忍不住了,虽作者亦不好又忍住了。”
“说破处始豁然有力”,回味叙事,韵味绵然悠长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制造悬念——(B是凶手,A
①行为与人物性格不符
②人物境遇与他的身份不符→矛盾制造出疑点,即悬念
【忙中偷闲法】
“百忙中故作消闲之笔”
用点缀、穿插的手段,打破绘景写人的单一性,使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气氛互相交织,从而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
①可以场景之间交插写
②人物行为在紧张激烈的背景下十分消闲
“百忙里偏下闲着,才见雄奇”
【人身载景法】
所谓“人身载景”,是说小说中自然风貌,人物的言行举止,不是由作者之口说出的,而是通过书中人物的口、眼、耳,说出、看见、听到的,从而使景物染上了人物的主观感情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产生了景与情汇、景情交融的艺术效果。
【景物映衬法】
以景写人,以景写情
【移步换形法】(同一个场景,由不同的角度来转变)用来防止读者疲劳
移步换形法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立足点的转移变换来展开自然景物。
例:“过数门,见一家柴扉南向,门内疏行为篱,意是亭园,径入。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又入之,见北舍三楹,双扉阖焉。南有小舍,红蕉蔽窗。探身一窥;则椸架当门……”(《聊斋志异•王桂庵》)
【对比叙述法】
对比叙述法,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和情形作对照描写,进行比较,借以烘托人物的性格,揭示事物的本质,透视人物的灵魂。
对比叙述的人和事,必须相反相对,而且要有内在联系。(政协委员与小警察对比,红酒兔子版本)
【阴阳相继法】
轻点生前,泼墨死后
不写其生,而写其死,不写其人,而写其魂(写配角死之前配角干了一件为民族大义的事情)
【颊上添毫法】
在描写人物时,简笔勾挑或者稍作渲染富有特征性的细部——“毫”,以小见大,而使整个形象神情全活,跃然纸上(写出主角的关键特征)
【动中见人法】
即在矛盾冲突中,单刀直入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把人物的动作、对话与人物的内心活动融为一体的描绘方法。语言,动作,身体协调。
【绿叶扶花法】
以次“扶”主,以宾“扶”主,次要人物的存在,它的使命就是要把主要人物“扶”得更高大,更完美,要有层次感,以突出作品的主旨,取得或美或刺的效果。
由旁人夸赞、贬低或态度转变来烘托主角。
丘处机在黄药师出来之前是最厉害的,黄药师出场后,丘处机紧张神情描写,体现出黄药师的厉害。
【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见其形,先“见”其神,“夺”去人心,抓住读者。(打仗时,对方多次强调军师要是来了就好了,反复强调几次)
【连环对比法】
所谓连环对比法,就是将几个人物放在同一事件、同一环境中,进行对比描写,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别。(唐三小说中的擂台赛)0
【化静为动法】
化静为动则不然,它对书中人物的高矮胖瘦,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等等,不是作静止地叙述和描绘,而是通过书中其他人物的眼睛,一层一层地“看”出来。
【细节传神法】
细则细,小则小,然而,细中可以见大,小处可以传神。它可以把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血肉丰满地表现出来,使得人物形象“几乎可以用肉体感觉到”,“使人真想用手指去碰碰它”,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一击两鸣法】
所谓一击两鸣法,就是在写一个人的时候,夹带着写出另一个人来,达到一笔写两人的目的。
在情节以外用对话和叙述性语言将人物加以绾系。一击两鸣法起的就是这种作用。
【层峦叠翠法】
描述人物或事件,紧上加紧,忙上添忙,将人物或事件由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
“层峦叠翠”法层层推进,步步紧逼,这种结构方式,能加深读者对书中人物命运的关切和同情,产生一种强烈的令人不忍释卷的吸引力。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结构方式,使作品思想一层深入一层,对读者心灵的震撼也一阵强似一阵,同时还可以为下文的转折收到一个突兀、奇特的艺术效果。
【特犯不犯法】
在相类似的事件中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这种同中见异的技法就叫做特犯不犯法。“特犯”,就是作者有意识地把不同的人物放在同一或相类事件中加以比照;“不犯”,指的是在这种比照中显示出每一个人各自不同的特征,从而将人物性格鲜明地区别开来。
【烘云托月法】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作家在刻画艺术形象时,不是直接着墨于形象本身,而是通过大肆的渲染烘托,创造出一个较为强烈的艺术氛围,使被描写的对象,显现得更加鲜明生动,光彩照人。
【剥笋脱壳法】
作者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时,不是一览无余地和盘托出,而是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象剥脱笋壳一样,一层一层地展示出来。(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