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杂文
一篇寓言式讽刺杂文引发的忧虑
对于卢旺达的了解不多,起初知道卢旺达大屠杀是看了那部著名影片《卢旺达饭店》,其震撼让我每想起卢旺达就很难平静。之后我又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有关大屠杀的情况,又看了纪实性更强的影片《四月的某时》和纪录片《与魔鬼握手》,图西族人那惊恐的目光、大屠杀的血腥总会在某一时刻出现在脑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记忆——中国产的弯刀,大屠杀开始前一箱箱的发下去,和平之后收缴上来一堆堆的。记得在《四月的某时》中,有一位妇女,抓着维和部队士兵的枪求道:“杀了我吧!我不想死在弯刀下!求你们了!请用维和部队的子弹杀了我吧。”可见图西族人对弯刀的恐惧。我不知道中国通过卖那廉价的弯刀赚了多少外汇,也不想知道。
引发我上述之言的是昨天我在猫眼看人里看到一篇转贴的寓言式讽刺杂文《卢旺达——丈夫和妻子直接交配违反宪法》。该帖从27日夜23点16分发出到28日11点03分最后一个回帖,被值班编辑锁帖,短短不到12个小时,还经过一个整夜,就点击上万,跟帖过百(我用Google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是一篇两年前的文章,而且转帖者众)。除个别几个被屏蔽的发言外,只有包括本人在内的7个跟帖表示了对作者使用真实国家来讽刺时政的做法有异议,其他都是一片叫好,全然未觉有什么不妥,而其中还有较有名气的杂文作者。其间所流露出的,中国人骨子里那种虚妄的优越感,让人不齿。
我不明白,讽刺时政就可伤及无辜的第三者吗?我不明白,讽刺时政就可拿相对落后的国家说事吗?该文作者和那些叫好的,你们若知卢旺达在上世纪末遭受的惨绝人寰的苦难就没有一点良心愧疚?我也不明白,没有内心对他人的尊重和悲悯,其所宣扬的民主自由又有多少真实?
其实,那种普通百姓屠杀普通百姓的惨剧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我看到过卞仲耘老师惨死的样子,而打人者被母校当作荣耀印在校庆纪念册上;我还看到过广西吃人者毫无愧疚的说辞,也知道沙坪坝红卫兵墓的冷寂……所不同的仅仅是:胡图族杀人的借口是“他是图西族”、中国的杀人者的借口是“他是反革命”或者“他是黑五类”。看看充斥网络的暴戾语言和社会上的暴戾之气、对他人的尊重和悲悯的缺失,又如何不令人担忧呢?
在此我要说:“卢旺达人民,对不住了!”
是的:中国不仅有廉价的弯刀,还有虚妄的优越感和刻薄的言语。
“奇葩博物馆”背后的权力荒诞
司马相如《美人赋》中有云:“奇葩逸丽,淑质艳光。”原指造型奇特的花,同屌丝、雷人一般,在信息化时代,嵌入了更多的娱乐元素。若比拟某人或物“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或不切实际”的话,奇葩为论,当之无愧。
河北冀州,一座名唤冀宝斋的博物馆坐落于此,看似普通,然内中藏品穿透时代、穿越历史,如“黄帝年造”的“五彩描金人物纹大罐”、“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金陵十二钗”等藏品,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称之奇葩博物馆,无疑“名至实归”。
民谚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该博物馆则把小姑娘打扮成满嘴络腮胡的如花大妈,毫无捧腹之感,却有反胃之意。不仅如此,该馆还堂而皇之地贴上了诸如国家3A级景区、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等身份标签,俨然一座颇具规格的博物馆。如此奇葩藏品,打着教育、科普的旗号,活脱脱一副现实主义丑陋嘴脸。
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535家,没有登记注册的有1000家左右,由此可见,民办博物馆已成我国博物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办博物馆的乱象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迫于舆论压力,“奇葩博物馆”被闭馆整顿,那些荣誉牌子也被全部摘除。随着时间推移,“奇葩博物馆”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那些戕害历史记忆,谋杀文化常识的藏品却似病毒碎片,躯体虽死,却仍在作恶。
众所周知,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物质遗存,亦是研究历史进程的“活化石”。敬畏历史便是敬畏当下,尊重当下便是尊重未来。一旦荒诞与文物苟且,权力与私利苟合,出现穿越时空、混淆常识的“文物怪胎”便在情理中矣。文化伪饰与权力荒诞,让一座“奇葩博物馆”长期存在,并名正言顺地向人们散播大量的精神文化垃圾,肆无忌惮地对历史文化进行亵渎。如此博物馆与曾经为争夺“西门庆故居”、“潘金莲故里”之类的手法大同小异,在权力的盲目导引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变成“策划搭台,政绩唱戏”,把文化与历史贴上价格标签,恣意进行消费、进行践踏。
其实,早前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对这座博物馆有过质疑,但当地政府依旧视其为文化标杆,赋予其教育的职能。在行政指令下,“奇葩博物馆”吸引着无数青少年投身去接受“教育”,任凭那些光怪陆离的文化垃圾荼毒人们的心灵,长期以往,势必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地认为:历史居然是这样的!在政绩吸引下,历史惨遭要挟、文化惨遭捆绑;历史难以呈真、文化难以独立;留下的不过是政客们恬不知耻的恶心嘴脸。由此也不难想象,在现实世界,“奇葩博物馆”当然不会只此一朵。
一座“奇葩博物馆”的产生,便是文化捆绑在权力干预下的真实写照。此类博物馆一旦成为“地方文化名片”,戕害的不止是文化,更是人类文明的严重倒退。要深知,无论官办,抑或民办博物馆,它都应有传承历史文化、传诵文明价值的神圣职能,容不得半点的虚假,捏造和粉饰。
当文化失去独立,文明失去操守时;当权力干预张牙舞爪,利益输送无所不能时,被视为高级动物的我们,失去的不再是一具具体制包裹下的躯壳,而是文化灵魂的灰飞烟灭。
“不要碾死我”背后的现实隐喻
“不要碾死我。”6月30日,一红衣女子在大罐车底下,发出求生的最强音。据摄影发烧友聂志义介绍,当天13点30分许,他经过河南荥阳市中原路与万山路交叉口北300米处时,看见一辆从小巷往万山路上拐的电动车,被一辆红色大型水泥罐车“咣”的一声碾到轮下。电动车被巨大的推力向前推着,与路面摩擦,火花四溅(7月3日《郑州晚报》)。(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